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67章.離京之前.

作者:蟲豸
……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陸續發生了好幾件震動朝野的大事情。

隨著早朝開始,當德慶皇帝駕臨太和殿之後,正準備要向百官宣佈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皆是要暫時出京巡察的事情,就突然見到有好幾位朝廷官員迫不及待的主動跳了出來。

這些官員出列之後,就皆是猛烈彈劾前任大理寺卿、即將要赴任山東巡撫的方世文,表示方世文在擔任大理寺卿期間,多次以權謀私、判決了大量的冤假錯案,讓百姓們怨聲載道、國不將國云云。

有趣的是,這些官員大肆彈劾方世文之際,又表示他們並沒有掌握任何確鑿證據,但現任大理寺卿、大儒楊洵已經收集到了大量的人證物證,足以證明方世文的諸般罪行。

這件事情,自然是出於周尚景與趙俊臣的謀劃,也是他們二人昨天交談之際所議定的諸般對策之一。

事實上,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早就達成的交易,要設法扳倒方世文、讓山東巡撫的位置再次空缺,然後則是兩黨共同支援趙俊臣的朋黨、山東布政使李立德接任山東巡撫的空缺,而趙俊臣則是投桃報李、全力支援不久前剛被罷免的前任山東巡撫陸遠安接任陝西巡撫的空缺。

原本,像是這種涉及到封疆大吏的事情,必然是要徐徐圖之,也必然要經過大量的廟堂爭議與利益交換,而且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最初乃是指望現任大理寺卿楊洵親自出面扳倒方世文,認為楊洵一向是眼裡不容沙子,當他發現方世文多年以來的諸般罪責之後,必然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公開彈劾。

誰曾想,楊洵雖然是眼裡不容沙子、性格公正,但他也一向是做事嚴謹、最為看重審案定罪之際的證據確鑿,所以楊洵從趙俊臣那裡聽說了方世文的諸般罪行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急匆匆的跳出來表態彈劾,這段時間一直都在設法收集人證物證,打算等到諸般證據皆是不容辯駁之後,再出面向德慶皇帝彈劾方世文的罪行。

剛開始的時候,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倒也不急著這幾天時間,一直都在耐心等待,但現在廟堂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他們二人接下來一段時間皆是要出京巡視,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能再拖了,否則山東巡撫與陝西巡撫的位置很有可能就會落在旁人手裡。

也正是出於這般考慮,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才會安排一部分朝廷官員率先站出來彈劾方世文,就是為了強迫楊洵提前表明態度、揭露方世文的罪行,然後就可以趕在他們離開京城之前扳倒方世文,進而是趁機確定山東巡撫與陝西巡撫的任命。

而這件事情的後續發展,也正如周、趙二人所預料一般,當德慶皇帝聽說楊洵已經掌握了大量人證物證之後,立刻就徵詢了楊洵的意見。

面對德慶皇帝的徵詢,楊洵無奈之下,只好是把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諸般證據盡數稟報了出來。

在楊洵這樣的法學大家眼裡,他目前所掌握的這些證據依然還不夠確鑿與周密,也還有一絲翻案的可能,但德慶皇帝卻不似楊洵一般講究嚴謹,當他聽到楊洵所稟報的諸般證據之後,當場就確定了方世文的罪行。

這般情況下,再加上週、趙二黨官員的紛紛彈劾、以及部分中立官員的落井下石,營造出了一種群情鼎沸、人神共憤的局面,德慶皇帝更沒有任何猶豫,很快就把方世文罷官定罪了。

在德慶皇帝眼中,方世文至始至終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罷了,處理之際也不會有任何猶豫。

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隨著方世文尚未赴任就被罷免定罪,早朝之上的話題很快就轉向了山東巡撫的委任。

與此同時,空缺長達數月時間之久的陝西巡撫之位,也被某些官員趁機再次提及。

兩個封疆大吏的任命,自然是引發了朝中各派勢力的激烈搶奪與爭吵。

也就在這般情況之下,以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為首,“周黨”與“趙黨”眾官員紛紛站出來表態支援由李立德與陸遠安二人分別擔任山東與陝西二地的巡撫之位,擺出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

周尚景與趙俊臣雖是廟堂之中權勢最大的兩位權臣,“周黨”與“趙黨”也皆是廟堂之中規模最大的派系,但封疆大吏的誘惑實在是太大,哪怕是周、趙二人聯手,他們所舉薦的人選也依然是引發了諸多爭議。

實際上,會出現這些爭議也很正常,因為李立德與陸遠安這兩人也確實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其中李立德擔任山東布政使之位僅有年餘時間,資歷與功績皆是有所不足,而陸遠安更是不久前才被朝廷定罪罷免,可以說這兩人的目前情況原本就不適合擔當朝廷的封疆大吏。

然而,這般爭議不休之下,德慶皇帝經過一段時間的沉默與思索之後,卻是出乎意料的開口表態,支援李立德與陸遠安二人分別擔任山東與陝西二地的巡撫之位。

這樣一來,當德慶皇帝與趙俊臣、周尚景二人站在同一立場之際,那就是大勢已定,就算是李立德與陸遠安二人再是如何不合適擔當山東巡撫與陝西巡撫,這件事情依然是就這樣確定了下來,那些眼紅封疆大吏之位的勢力與官員也只能是訕訕作罷。

而德慶皇帝之所以是選擇支援周尚景與趙俊臣的提議,讓李立德與陸遠安二人分別擔任山東巡撫與陝西巡撫,原因也很簡單——這件事情若是持續爭論下去,必然是耗時良久,周尚景與趙俊臣也必然是不願意善罷甘休,到時候就必然會影響到德慶皇帝的調虎離山之計。

所以,出於全域性考慮,德慶皇帝竟是極為罕見的直接支援了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扶持朋黨的提案,也讓這件事情得以迅速的塵埃落定——這也是周、趙二人選在這個時候行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為了更大、更長遠的利益,德慶皇帝並不介意在短期的小利益上稍作退讓,而周尚景與趙俊臣也皆是明白德慶皇帝的這般風格,所以他們二人時常會利用德慶皇帝的這般風格佔些便宜。

*

等到方世文遭到定罪罷免、山東與陝西二地的巡撫空缺也被議定之後,德慶皇帝稍稍平靜了一下心情,正想要再次提及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即將要出京巡視的事情,卻又見到趙俊臣迫不及待的現身呈奏。

接下來,相較於方世文的諸般罪行,趙俊臣所呈奏的內容還要更讓百官觸目驚心,只見趙俊臣先是歷數了近年以來大明江山各地的種種天災人禍,然後就向德慶皇帝與朝中百官詳細算了一筆賬。

今年以來,朝廷各地因為各種天災人禍,預計將會欠收多少糧食?

到了下半年,朝廷為了賑濟各地災民,又必須要預備多少糧食?

與此同時,朝廷各地糧倉還剩下多少可用糧草?

等等等等,可謂是格外詳細,也皆是天文數字。

最終,趙俊臣的最終結論是,朝廷今年將會出現三千萬石糧草的缺口,糧荒之事已是朝廷目前的心頭大患,若是今年入秋之前朝廷無法及時補上這些缺口,那麼等到年末之際,江山各地也許將會出現百萬規模的逃荒災民!

趙俊臣突然間再次提到朝廷的糧荒大患,卻不是與周尚景事先議定的對策之一,而是趙俊臣的擅自行事。

趙俊臣會有這般做法,原因也很簡單,當他發現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目前很有可能正在聯手算計自己之際,卻又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他們的具體手段,自然是內心惶惶不安,昨天晚上更是一夜未睡,現在雙眼都是遍佈血絲,還有明顯的黑眼圈。

所以,趙俊臣再次強調朝廷的糧荒之患,語氣也是苦巴巴的,就是為了再次提醒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現在還不是卸磨殺驢的時候,如果你們當真是想要算計於我,也不能趕盡殺絕,下手輕些可好?

事實上,這一次卻是趙俊臣多慮了,德慶皇帝目前只想要徹底確認趙俊臣究竟是忠是奸罷了,周尚景也只是想要堅定德慶皇帝徹底拔除趙俊臣以絕後患的決心、加快趙俊臣的滅亡程序而已,但他們二人也皆是明白,目前還需要趙俊臣這頭驢繼續拉磨,並不是下刀開宰的最佳時機。

按照德慶皇帝的想法,若是趙俊臣經受考驗之際能夠謹守臣子本份、堅定拒絕邊軍大將的主動投靠,再考慮到趙俊臣的各項功勳與未來的史書評價,那麼德慶皇帝也會認真考慮給予趙俊臣一個善終,但前提是趙俊臣願意主動放棄自身所有權勢、或許還有他的一半家財。

反之,若是趙俊臣當真是野心勃勃、被證實想要插手兵權,那麼德慶皇帝也不會立刻出手對付趙俊臣,今後對待趙俊臣之際反而還會更為“信任”一些,但只要等到朝廷渡過眼前的糧荒難關,趙俊臣與其朋黨立刻就會迎來滅頂之災,到時候德慶皇帝已經掌握了趙俊臣意圖不軌、勾結軍中大將的確鑿證據,就算是使用暴力手段滅掉趙俊臣,也不必擔心史書非議他刻薄寡恩、不容功臣。

所以,趙俊臣就算是當真跳進了坑裡,他也還能苟延饞喘一兩年,只是等待他的將是滅亡倒計時罷了。

不必再提德慶皇帝的想法,卻說百官聽到趙俊臣所列舉的一串天文數字之後,立刻又是一陣議論紛紛。

百萬規模的流民之亂,這件事情再是如何重視也不為過。

然後,百官們經過一陣商議與爭論之後,也很快就得出了確切結論,那就是——趙俊臣你今年籌措糧草之際,還必須要格外努力一些才行!

這種結論固然是讓人哭笑不得,但也是趙俊臣目前最樂於看到的結論。

另一邊,德慶皇帝表情也是愈發嚴肅,但並沒有被趙俊臣所列舉的那些天文數字所嚇到,只是同樣鼓勵了趙俊臣幾句之後,就趁機開口向百官宣佈了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即將要出京巡視的決定。

既然糧荒之事乃是朝廷目前的頭等大事,那麼讓趙俊臣北上遼東巡察、趁機削減遼東邊防之耗費,再讓周尚景南下巡視河南境內的水災現狀、評估朝廷的後續情況,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聽到德慶皇帝的宣佈之後,百官們自然又是一陣譁然,只覺得今天早朝上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實在是讓人目不暇接,足以震動朝野的大事一件接著一件。

對於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同時出京巡視之事,不僅是德慶皇帝的態度堅決,周尚景與趙俊臣也是預設態度沒有反對,所以這件事情雖然在百官眼中影響更大,但反而沒有出現任何爭議,所有人皆是隻顧著思索未來一段時間的廟堂局勢變化。

一時間,太和殿內竟是陷入了詭異的安靜之中。

就在這般詭異的安靜氛圍之中,這一天的早朝很快就結束了。

隨後,周尚景與趙俊臣二人也立刻就要離開京城中樞,前往南北二地巡察。

這般情況下,廟堂局勢必然是要走向不可預知的方向。

……

……

PS:這一章,沒有任何對話,也沒有任何細節描述,自然是有些乾巴巴的。

但這段情節終究只是過渡,若是加入了對話與細節描述,只怕是一萬字都打不住,趙俊臣暗示請求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千萬不要卸磨殺驢那一段或許可以寫得有趣一些,但總體而言依然太水太拖沓。

所以蟲子思來想去,卻一直都找不到更好的處理手法,最終還是決定就這樣平鋪直敘了,大家見諒。

……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