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聞言都是一驚,這話其實誰心裡都有數,只是第一個挑明說出來的,還是讓人心裡狂跳。
張秋臣的腳步一頓,停了下來,還沒有說話,年輕氣盛的方元勝已經叫道:“大人,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自當年王師敗北,屬國盡失,吾大齊幾乎淪亡,如今已經近百年矣!
不論仁人志士,市井小民莫不切齒痛恨。
如今不管殷勝之再有野心,其收服東甘等國,也是順天應人之舉。
我等真的要行此舉,不說那殷勝之聽不聽朝廷調令。
單說,我等如此一來,怕是要民心喪盡了……”
張秋臣面色嚴肅,方元勝說的一點也都沒錯。
如今舉國上下,都在為殷勝之的勝利歡喜若狂,他這個時候若是真以朝廷中樞的名義把遠征軍給召回來,那可真的會惹怒大齊上下的。
而他張秋臣,更是搞不好會落下千古罵名。
這就好像殷勝之的夢中前世,那位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北伐岳飛,導致“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的趙構秦檜一般,是要被訂上歷史的恥辱柱的。
而現實的後果更嚴重,在人心喪盡之後,他們這一派的政治勢力必將瓦解,失事。
這後果可謂是十分嚴重了!
“是啊,大人,千萬不能行此著。那位西南總督到底有沒有野心,誰也不知道。
再說了,就算是他有野心。其他諸督恐怕也不能容忍,怕是要舉兵討伐之的……”盧繼普開口了。
張秋臣繼續來回踱步,忽然之間猛然站定,道:“你們知不知道一個訊息,欽天監的人全部跑到西南總督府去了!”
諸人聞言都是默然,有些人已經知道了這個訊息,有些人還不知道。
比如方元勝,他愕然說道:“欽天監的人不都得了傳染病,全部……”
接著,往下面一想,方元勝就生出了一股不寒而慄的感覺來。
這是真正的細思恐極!
欽天監的人為什麼都要裝病,為什麼都要落跑去投靠殷勝之?
欽天監是幹什麼的?
那是除了觀察星相,訂立曆法,更是為朝廷預言禍福的。
張秋臣輕輕一嘆,道:“當年老夫不過只是一介布衣,為先帝看中,提拔於泥淖之中,騰飛於九天之上。
此等大恩,秋臣不敢一日忘之,生平之願,就是致君於堯舜之上,再復大齊盛世。
某是萬萬不能容忍他人覬覦皇位的!”
盧繼普聽了大驚失色,道:“大人不可,你這又是何苦?陛下恐怕也不會感謝你這等舉動的。”
張秋臣和永平皇帝爭鬥,將皇帝趕入深宮,權柄盡數被奪。
如今的永平皇帝怕是早就恨張秋臣入骨……宮裡傳來的訊息,也是當今皇帝常常在喝醉之後,痛罵張秋臣為亂臣賊子……
但是,這並不表明張秋臣就對皇帝不忠心了。
這般認為的,只是不明白很多儒家大臣的心態。
忠君是一定要的,那是他們從小學習的信條,是所有道德基石的底限。
但是,另一邊,卻又講究聖天子垂拱而治。
好的皇帝還是不要管事情,躲在深宮裡造孩子就好。其他事情,自然有他們這等儒家大臣替皇帝處理好的!
或者說,張秋臣和永平皇帝兩個人的鬥爭是政治理念的衝突不和。
但是,如果別人想要對皇帝圖謀不軌,那也就是這些儒臣們所絕不能忍的了。
尤其是張秋臣這樣,又受過先帝重恩的,更是不能夠容忍殷勝之奪取皇位了。
不管殷勝之有沒有這個心思,其實整個欽天監都跑到西南總督府去,就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徵兆了!
就算是殷勝之沒有那個心思,天命也在轉向殷勝之……
而這絕對不是張秋臣所能容忍的!
再退一步來說,殷勝之真的當了皇帝,又豈能容得下張秋臣?
就算容得下,殷勝之和陳明川楊鑄虎親近,還是和他張秋臣親近?
答案不言而喻。
殷勝之是自己有著基本盤的,再有陳明川的東南總督府的底子,足以佔據朝堂,又哪裡還有張秋臣這一派的生存空間?
所以,就算是為了權勢,張秋臣也要和殷勝之鬥到底。
盧繼普在張秋臣下決心之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叫道:“大人三思啊,人之一生不過五六十載,青史所載卻是千秋萬載……”
這一句,就讓張秋臣的決心給動搖了。
他原本已經下定決心,不計譭譽的。
但是盧繼普所說不錯,對於張秋臣和陳明川這些儒家大臣來說,其實一輩子的功過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青史之上記載的名聲。
那才是傳諸後世的東西!
對於他們這種人來說,若是死後像是秦檜那般被人鑄成鐵像,跪在墓前,那可是要比死亡都要讓人害怕千百倍的。
張秋臣就算是不計生前成敗如何,卻也要好好考慮一番,死後的結果。
尤其是在這等神道現世的世界,死亡並不是結束!
一時間,就算是張秋臣都猶豫了起來。
卻在這個時候,有管家在書房外面敲門,小心翼翼的道:“老爺,西南總督府的盧先生又來了……”
盧振華來了?他這個時候來做什麼?
張秋臣顯得驚疑不定,還是道:“請,快請。把他請到西花廳去,我立刻去見他……”
不一刻,張秋臣就見到了風度翩翩的盧振華。
儘管張秋臣和殷勝之立場不同,但是張秋臣對於盧振華依舊十分欣賞。
甚至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此刻笑問:“振華來了,此次又是為何而來?”
盧振華風度翩翩的行禮,一開口就讓張秋臣吃了一驚:“下官是來請朝廷發下退兵詔書,調遠征軍回國!”
這一句話讓張秋臣的面色陡然一變,張口斥道:“振華欲讓我冒天下之大不韙也?”
盧振華正色躬身,說道:“豈敢,豈敢。”
心中微微嘆息,看來張秋臣是不肯跳這個坑了!
各為其主,儘管張秋臣十分欣賞盧振華,而盧振華也對張秋臣十分佩服。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