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向官兵投降。”
张广才知道左丞相不是害怕。因为左丞相勇敢的战斗到了现在,他很快就要死了。
“投降。”当汪兆麟说出了这话话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放下了汪兆麟的尸体,张广才站起了身子。茫然看着四周。一切的希望都已经破灭了,战斗到了现在已经没有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别打了!”张广才忽然嘶哑着嗓子大声叫了起来:“别打了!”
大西军停止了厮杀。而那些冲上来的虎贲卫也停止了厮杀。
张广才“叮当”一声扔掉了手里的武器:“不打了,不打了!”
说完,蹲到地上,抱着头竟然“呜呜”的哭了起来。
不是胆小,他绝不是一个胆小的人。
他只是想起了那些死去的兄弟而已......
张广才投降了,成都的城门被虎贲卫夺取了,而这座城池完全的落到虎贲卫的手里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他投降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张献忠的耳朵里,奇怪的是张献忠却丝毫没有发怒的意思。投降,那些不坚定的人都投降。没有什么关系。留下来的人,都是愿意和自己同生共死的。
虎贲卫已经大举进入到了成都,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剩下来的那些大西军只能凭借着成都的地形进行最后的,也是最无谓的抵抗。
一批批的大西军被派上了战场,这也是张献忠能想出来的最后办法了。用人命堆,用人命堵,用人命把成都的大街小巷全部填满!
只要还有一个人在,他就要战斗到底,他要让那些虎贲卫的人亲眼看看,大西有的是不怕死的英雄好汉!
虎贲卫能杀多少人?能把所有的人都杀光吗?就算真的能够全部杀光,那就杀,一直杀到自己的面前,拿下自己的脑袋!
他冷冷的看着那些惊慌失措的“大西国”大臣们,然后缓缓的开口问道:“现今如何?”
已经隐约的有炮声传来了,官员们人人惊慌,听到了张献忠的问话。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回答。
过了一会,一个胆子大些的官员说道:“臣礼部尚书江鼎镇启奏。官兵势大,况且成都已破,急切间不能阻挡。臣的意思。是与官兵议和。”
“议和?”张献忠笑了笑:“你方才说谁是官兵那?”
江鼎镇一愣:“自然是那些正在攻城的。”
张自忠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朕已经建立了大西国,难道朕还是贼?对面的还是官兵吗?江鼎镇,你说呢?”
江鼎镇浑身打了一个哆嗦:“臣不敢,臣的意思是是和那些官......啊。贼军议和是为上策。”
“朕的手下既然是官兵,岂有和贼议和的道理那?”张献忠不慌不忙地道:“来人啊,吏部尚书江鼎镇昏庸糊涂,给我拖下去杀了!”
“啊,陛下。陛下饶命!”江鼎镇哪里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居然给自己带来了如此大的灾祸。
几个凶神恶煞的卫士冲了进来,不容分说的一把拖着江鼎镇就朝外走去......
一声惨呼传来,张献忠若无其事地道:“还有呢?”
江鼎镇因为一句话而死了,还有谁敢说话?偏偏张自忠并不想放过他们,一指:“吏部尚书龚完敬,你给朕说说看。”
哪里想到张献忠居然点到了自己的名字,龚完敬浑身哆嗦的上前道:“死战,臣愿意随陛下死战到底!只有君臣上下一心,贼军能奈我何!”
“你倒是忠心得很。”张献忠笑了笑:“吏部尚书龚完敬愿意死战。来人啊,给他一把刀,让他和那些贼军死战去!刘文秀,你亲自看着他战死!”
“是!”刘文秀大声应了,一把拖着哀告连连的龚完敬便朝外走去。
一个主和的被杀了。一个主战的被押上了战场,此时这些大西国的大臣们人人自危,个个低下了头,生怕张献忠再点到自己的名字。
右丞相严锡命叹息一声:“陛下啊。事已如此,就让大家随着大西国一起去死。”
张献忠对严锡命还是比较尊敬的:“右丞相这才是真话啊。贼军打进来了。我们挡不住了,可挡不住也要挡。大家今天就一起死在这里!我已经把武器都给你们准备好了!”
说着,卫士们拿来了一大堆的武器,“叮叮当当”的落到了那些大臣们的脚边。
“每人都选一把自己称手的武器,去为大西国死。”张献忠淡淡地道:“至于你们的家人不用担心,朕已经把他们请到了皇宫里,朕会帮诸位爱卿照顾好他们的。” ren质。
可到了现在还有什么办法?
这些个大西国的大臣胆战心惊的弯下腰拣起了武器......
......
战场上出现了非常特殊的一幕,只看到一个个穿着官服的人出现在了战场上,一瞬间虎贲卫的将士们还以为张献忠派出了什么神秘部队。
可是他们很快便发现了这些人根本不堪一击,成堆成堆的倒在了火枪之下。
这是大西国最后的疯狂了。
张献忠不是无人可用,现在他的手里还有几十营的人马可以拉出去打仗,可是他还是把这些大臣都派了出去。
他可以死,但他一定要拉着这些人和他一起陪葬!
严锡命什么话也没有说,对他来说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而张献忠在这最后一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疯狂也是让人难以想像的。
他抬头看了看张献忠,发现张献忠正托着下巴不知道在那想些什么,他张了张嘴想问,但又把话咽了回去。
张献忠想到了过去他和高迎祥、李自成在一切的岁月,那时候他们曾经也遇到过这样危急的情况。
那次,义军被官兵给击败了,甚至给包围得根本没有逃跑的地方。
可是,那次他们成功的脱离了危险,甚至那一天发生的一切都清晰的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他甚至还想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
大明崇祯二年夏。
地处陕西省北部长城脚下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城。
总兵王威大营,仪卫森严。三声炮响,鼓乐声作。王威在亲将和幕僚簇拥下。到大堂坐定。各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依序参拜。升帐毕,王威声调平和地说:“此次白土窑一战,我军大获全胜,我已叫中军写好论功行赏的保举札子。现在念给各位听听。”说毕,中军开读。读毕。王威清了清嗓子又说。“这札子已送出,相信不ri定有回音。”
排在列末的把总胡孙全神贯注听,没听见念他的名字,脸上渐渐由红转白,肥嘟嘟两腮不由颤抖起来,猛听王威一声断喝:“刀斧手!”
帐下立刻如雷回应:“在!”
王威睁圆牛眼变了脸se道:“英勇营把总胡孙等一十八人。收受贼贿,私纵反贼大头目,按律当斩,左右,与我绑了!”
话音刚落。哪容胡孙等人分辩,如狼似虎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将点着名字的十八人一个个撕衣上绑,往外推出。
被绑诸人,这时神se各异,有的面不改se,有的一脸涨红,很快,他们将仇恨倾泻到那个叫胡孙的人身上。有人开始破口大骂:“胡猴子。**你十八代祖宗,你的好主意,让爷们把命都给你搭上了。”
紧挨胡孙的一个扭身将一口浓痰唾在了胡孙脸上。被赤膊紧捆的胡孙,不能去揩抹,将头摇动着。将痰液抖掉,复将头垂了,没有吱声。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别孬种!”生就一张强盗脸,满脸胡茬。挺着一对扫帚眉的大汉大声对身边一个面如死灰,几乎是被拖出者这样嚷说。
推在最后的,是个生着张年轻亮堂的脸的少年,听见大汉的嚷嚷,不自觉将肩搐动了一下。这个身材颀长的年轻人心里并不恐惧,从小长到大,他似乎还不知怕为何物。只是,这时心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受。什么感受呢?一只鸟儿从头顶掠过,“啾儿”叫了一声,将鸟影投she进他的眼帘里。他仰起头,看见蓝幽幽的天空上抹着几缕淡云。“就这样死了,真冤。”他这样想着,又将勒紧的绳索挣了两下。绳索绑得太紧,他感觉两肘关节已被勒得肿胀了。
其时,十八人已被拖至辕门外行刑墩前。
满脸杀气的刀斧手,将死囚们踢得一溜儿跪下。只等三声炮响开斩。
被摁跪着的一个瘦子,将头左右犟着,似在搜寻什么,突然大声嚷起:“贾胖子!怎么没有贾胖子?”
所有被摁跪着的人都将头拧起来了。
“怎么没有贾胖子?”至少有两三个人附合了瘦子的嚷嚷。他们的眼光里充满了狐疑,开始为黄泉路上少了一个应有的伴侣而愤愤不平。
没有人回答他们的问题,答复的是鬼头刀背“砰”地拍在腮帮子上。几个人的嘴都冒血了,一个人还将敲掉的牙合着血吐了出来。为减少痛苦,大家不再吭声。
“咚!”第二声追魂炮响过。十八人的头全伏贴在行刑礅上。
一个全身披挂jing神抖擞的中年军官被十多个亲兵簇拥着,至辕门前敏捷地跳下马背。他是横山副总兵陈洪范,为军情从驻地赶来参见王威,看见辕门外情景,略微表示了一下惊讶,对迎着他的承启官将职衔手本递了过去,说:“烦为通报,横山副总兵官陈洪范前来参见。”
待决的死囚感官是最敏锐的,十八个人都将头从行刑墩上扭转过去,看见了正立在辕门外与承启官说话的陈洪范。
陈洪范祖籍辽东,是个和事佬,平时与各部将官十分相得,胡孙等人像溺水人捞到一块木板一样,一齐嘶声叫嚷:“陈副将,救小的一命,小的冤枉!”
陈洪范见王威一下要杀那么多人,本就有些吃惊,现在听见呼救,忙打手势。叫刀斧手暂缓行刑,拉住正往里去递手本的承启官说:“烦捎上一句话给总镇大人,就说当此国家用人之际,陈某恳请免这些人一死,让他们戴罪立功。”
承启官点点头进去。一会儿中军随着承启官出来了。老远就打着招呼。说:“王总镇请陈副将大帐内见。”
陈洪范忙问道:“这些人呢,王总镇可饶恕他们?”
中军露出抱歉表情说:“王总镇说,这等害群之马,绝对不能轻赦。陈副将之请,恕难从命。王副将音刚落,陈洪范还没有开步,第三声追魂炮响了。
人头挨个在黄面少年身边滚落。鲜血喷溅了他一脸一身。刽子手来挽头发了,黄面少年想,“今ri死定了。”本能将头一犟,眼睛的余光见陈洪范在扭头看他,又大声朗朗叫道:“陈副将,救救小的,国家怎能如此杀掉一个大将之材呀!”
陈洪范确实是在注目绑在最后的这个身材长大,相貌奇特的少年。心里隐隐生出杀之可惜的遗憾。这时听见黄面少年的叫嚷,更感到这个年轻人不但相貌奇特。而且身上有一种特殊气质,屠刀已架到脖子上了,说话竟还是这样豪壮自如,坚定了将他救下来的决心。他再次摆手示意刽子手暂停行刑,然后大步流星赶进大帐去。匆匆报名参拜,接着对王威说:“总镇大人,陈某请饶过最后一个小儿。”
王威见陈洪范执意求情,心里虽然窝火。但也不好太拨他的面子,将面部僵硬的肌肉扯动着笑了笑。说:“好,姑念他少不更事,法外施仁,免他一死。”陈洪范刚谢过,又听王威虎着脸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赏一百鞭子,永不许再入兵营。”
行刑官将少年按在地上,龙飞蛇舞地抽了一百鞭子,打得皮开肉绽,被人搀扶上来,向王威谢恩。王威依然虎着脸,说:
“逐出去!”
十八人中,这个长身黄面少年的命终于在鬼门关口留下来了,也只有这个大明江山的掘墓人,他的名字留下来了。
在无数为大明落ri所辉映的起义者的战旗中,有面绣着斗大“献字”白底镶红火焰边的八大王张献忠的旗帜,将会最为醒目......
......
那时的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时的他是何等的傲视天下?可是为什么现在一转眼就全变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