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佛論卷,還念不唸了?
文人見著面前幾人,不由躊躇起來,盯著江都王,等待著其人的指示,沒有王爺發話,他可是不敢自作主張的。
但他這麼一停,卻讓臺上的王衍等人,以及臺下圍觀眾人,有些不快起來。
他們隨著佛論的故事,已經是慢慢沉浸其中了,這會卻突然停下來了,自然不快。
只是聽著那位德高望重的佛圖澄的話,這些人卻也知道場合,沒有出言催促,只是這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疑惑的。
怎麼好端端的,便忽然要撤了佛評了?未免太古怪了。
畢竟,為了這個佛評,這幾位佛門僧人前前後後,可是拜訪了不少人,前前後後更是耗費了莫大心血。
怎麼這佛圖澄大師,轉臉就說不做了?
江都王也有些疑惑,但他對佛圖澄很是尊敬,聽到這話便沉思起來,但緊接著又聽到了竺法潛的話,便猶豫起來。
佛圖澄嘆了口氣,搖頭道:“也是,這般是總是躲不過的,佛評出於我等,那結果自然也得由我等承擔。”這樣想著,老僧又坐了回去。
竺法潛同樣順勢坐下。
江都王一看,便示意那文人繼續念,其實他也已經發現了,陳止的這本佛論,與其他佛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裡面隱藏著某種詭異的力量,讓江都王這位頗為虔誠的信佛者,心裡隱隱不安,但又迫切的想要聽下去。
不只是他,連那個唸書的文士,其實也被這本佛論卷的內容吸引住了,同樣想要知道後續,所以一得到命令,就馬不停蹄的繼續宣讀起來
“上座部推崇‘有’,而大眾部則崇尚‘空’,是以爭論實有、假有,爭論有我、無我,爭論,那大眾部衍大乘佛教……”
聽著聽著,臺上臺下的不少聰明人,慢慢都品味過來。
“好個陳守一,我本來還在想著,他這佛論要怎麼寫,才能不被人詬病,沒想到的佛家之說,其實是明著寫史,再摻和以佛家之思!”王衍撫須而笑,心有所得。
連趙遠都覺得有所心得:“今日才明白,我之前所學的佛法,其實是歸於那大乘佛說。”
劉近也道:“過去對佛家一知半解,今日只是聽了一半的佛論,就覺得對佛家有了瞭解呢。”
“這一路講下來,是真的不得了,”羅勳重整旗鼓,再一次為陳止宣揚起來,“有五位法師和諸多佛門高僧在,在他們面前說佛,確實有班門弄斧的嫌疑,一個不小心,就要被找到漏洞,可按著陳先生的佛論之法,他所講的是佛,卻也不是佛,說他是佛,因為裡面有佛、有佛門,更有諸多佛家之說,但說他不是佛,則是因為這佛論裡面說佛,不是崇佛,而是單純的講解佛的歷史,以及諸多佛家學說,並不涉及太多個人思緒。”
“不錯,”左廉點點頭,也表示了同意,“其實不知諸君有沒有注意到,這佛論從開篇,到現在,恐怕只是兩三千字,卻已經將那佛家的幾大派系都說了一遍,不僅如此,連各家派系的矛盾和思想,都有所涉及,就比如大乘、小乘之分,以及各自不同的主張,按著佛論之說,那異域的佛門,為此爭論了不知多少年頭,各自的學說都覺得是正統,彼此不承認,但陳太守卻在一本書裡,將兩者的思路都理清了、也說清了,你根本無從指責,因為他不是推崇,只是敘述。”
古優笑道:“說起來,我倒是覺得,那小乘之法更為玄妙,也更有意義。”
沒想到旁邊的王覽卻是眉頭一皺,說道:“大乘法無疑更為上乘!”
這兩人一說,邊上的幾人各自闡述,居然是各有各的看法,很少有統一的,而且都覺得從陳止的佛論片語中,通透了幾個佛家派系的虛實和特點,是歸類之後才做出的判斷,因此都覺得自己的傾向,才是最為正確的,竟然是各不相讓。
頓時就讓這臺下的空氣有了一絲凝重的氣氛。
不只是臺上,就是那臺下的一眾,這時候也各有各的傾向,隨著佛論一路聽下來,知道了佛家的歷史,聽聞了各派的主張,當然各有各的看法,而這各個派系能發展出來,本身就說明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能打動人心、說得通,現在被不同的人接納,也不算奇怪。
但比起臺上幾人自重身份,下面的人爭吵起來,就沒有多少顧忌了,漸漸就有了劍拔弩張的氣息。
這股氣息,被臺上的姜義捕捉到了,他忽然笑了,然後搖搖頭,也不打算卻找什麼佛論的漏洞了,反而安心的聽了起來。
但聽著聽著,他的神色逐漸凝重起來,那周圍爭論的人,也慢慢停下話語,故作姿態的江都王慢慢瞪大了眼睛,安坐的五僧則神色變化起來
“……今之中土,多為般若學,各有其解,為士人所認,是以傳播甚廣,可為佛家傳揚,蓋因多用格義之法。”
“格義者,取佛經之言,對比華夏典籍,以相似者類比,從而義理相通,由此講授門徒,從而令佛法可以傳承,在華夏之土紮根!”
“此乃以經中事數配華夏書,為生解子注之例也,筆者斗膽,稱之為格義合本之法也,亦列出一套格義竅門,可令佛經與華夏典籍相通,乃以佛家言,而名先賢語。”
這番話說出來之後,包括了王衍在內,盡數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用華夏典籍中的話,來給佛教經文進行註釋和解釋,反過來說,也是用佛經言語,去註釋華夏典籍,等於是將佛經的獨立性,抹殺了一部分,卻又增加了佛教和中土的聯絡,減少了隔閡。
過去的僧眾,面對華夏之人的牴觸,經常運用此法,陳止貌似是將之總結了,可五僧之中的佛支佐聞言,則露出了一抹驚恐之色,他急切的站起身來,來到江都王的跟前,道:“郡王,我等這佛評,今日便到此為止吧,天色將暗,還請諸位歸去!首光寺要關門了。”
江都王當即頭疼起來,剛才是佛圖澄,現在又是佛支佐,怎麼都不願意辦佛評了?我看這個佛評辦的很好嘛,那個陳止也知道不少佛家事,這說的、寫的頭頭是道,怎麼就不願意聽了?
不過,不等江都王開口,王衍先道:“佛法師,便是今日停下,但佛論卷已經現世,難道還能被掩埋下去?還不如就在今日,先聽完一遍,諸位也好知道這書裡到底寫了什麼。”
他的身份很高,一說話,連佛支佐都不好反駁,加上佛圖澄只是搖頭嘆息,這佛支佐最後只能是無奈坐下,卻和身邊的竺法智道:“這哪裡是佛論,分明是要分佛啊!先是以人神之爭,使人不敬佛陀,又以大乘小乘令學佛之人分化,而今又要動搖佛家之基礎,妄圖將佛家經文,變成華夏典籍的註釋,如此一來,佛家便是能存,那也只是華夏之學的一條分支!”他的臉上滿是焦急和懊惱。
但身邊的竺法智則微微搖頭,低語道:“若能得見佛法真諦,便是一聽,又有何妨?況且這般事情,未必會如此,佛學深厚,豈是一本書就能扭轉的?”
此言一出,佛支佐卻愣在原地,旋即心底生出了大恐怖!
“這在場的五人,還是這般模樣……”他看了一眼嘆息低頭的佛圖澄,想著竺法智反駁自己的話,看著默然不語的比丘首陀,又瞧了瞧凝神傾聽的竺法潛,那心底定力,居然動搖起來!
“我等五人聚集於此,本是一心,只為弘揚佛法,但現在只是聽了佛論之言,就各起其念,那其他人呢?不是今日聚集在這裡聽佛的這些士人,而是那些分佈在華夏土地各處,為弘揚佛法奔走的僧人,那些站穩了腳跟,有了自己寺廟的僧眾,如果他們也聽了、看了這佛論?那又會如何?還會像現在這樣,聚集在一起,只是為了讓佛光普照華夏麼?”
想到了這裡,佛支佐猛然間打了個寒顫!
但他心中的寒意並沒有消散,因為那文人又唸了下去
“以格義之法,觀當今之佛學,便以華夏之學,而抽絲剝繭,得見佛學之不同,筆者不才,謂之六家,為‘本無’、‘即色’、‘心無’、‘識舍’、‘幻化’、‘緣會’。”
這話一出,佛支佐整個人都顫抖起來。
佛圖澄幾人,也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驚訝。
旁人或許還不覺得如何,但他們卻很清楚,陳止所說的這六家之分,並不是信口胡說,而是皆有所依!
“這陳施主,若能入我佛門,便是今日佛家陷入劫數,那也值了!”佛圖澄低沉的嗓音響起,“他能說出這六家之分,可不是牽強附會,而是總結了當下中土佛經的要義,而後有所發展,是真正鑽研和精通佛學之法的表現啊!只是這手段,未免太狠辣了!唉,知佛卻又要裂佛,那位陳施主,到底是何等人物?”
他的臉上表情複雜,早已古井無波的眼眸中,顯露出嚮往而又有些痛恨之色。
佛支佐則呢喃起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所謂佛論,本意根本不是論佛,那陳止怕是那陳止也和姜義一樣,視我佛家為外神入侵,抱著華夏之說,但他不貶斥佛家,而是看似宣揚,其實是分化,他的格義合本之法,似乎有助於佛家傳播,但其實是將佛家扭曲為華夏一學啊,現在終於圖窮匕見,露出了要分化瓦解我佛的真面目!”
太狠了!太狠了!但也是太厲害了!當今世上所傳之佛法,若無透徹的理解,根本就總結不出來,更不要說分化佛家了!
對於素未謀面的陳止,佛支佐心頭升起了敬畏!
連竺法智都忍不住道:“能有心思鑽研佛法,總結般若之學,推陳出新,總結六家要義,這就算放到西域,也足以列為佛家宗師,是可以開宗立派,指引光明前路的人物,怎麼卻去做了個太守?這也就罷了,他總結佛門之法的目的,卻不是為了弘揚,不是為了開悟,不是為了眾生,而是要反過來,裂開佛門?這……”
陳止的人雖然沒有來,但幾位佛僧卻清楚的感覺到,他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大敵,若不能跨過,整個中土佛門必然蒙受巨大的挫折!
“這陳止的手段太狠辣了,這佛家六分,該就是他的目的了,但就是這個目的,已經足以讓我佛門支離破碎了!”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