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五十二章 謀利之策,立名著手

作者:戰袍染血
想到當時洛陽的些許傳聞,陳物不由多看了書稿幾眼,就見陳止從中抽出幾張,拿出筆來修改了幾行之後,又放了回去。

隨後又埋頭處理起公務。

作為郡守,陳止並沒有多少需要直接坐堂的事物,至少當下還沒有,他眼下要做的,更多是熟悉自己的角色,然後統籌兼顧衙門的各個部門。

這個過程,一般而言,根據新任官員的不同,時間有長有短,算是一段時間的過渡期,有些官員會用立威作為手段,縮短期限,但陳止並不打算這麼做,因為他有太多的事要處理。

等公務忙完,把手邊的卷宗收拾好,陳止先將那一疊文稿整理了一遍,一張張快速翻看,然後進行排序。

等一切做好,又放回桌下的一個箱子裡,那箱子還有鎖。

做完這些,他閉上眼睛,假寐了一會,等再次睜開,就從旁邊拿出一張紙來,又抽出筆,在上面寫了兩個詞,然後思考起來。

這兩個詞,就是“麻紙”和“楮皮紙”。

華夏的造紙技術,從誕生開始,就是在不斷的進步著的,其中的標誌,就是將一個個新原料、用新的工藝技術,製作出新的紙種。

陳止想要造紙,這不是他一拍腦門做出的決定,而是在沒有北上之前,在洛陽就制定的計劃,是備選方案之一。

北地的情況,陳止在沒來之前就大致瞭解,他作為一個外來者,想要開啟局面,那就必須從其他方面著手,而書籍和印刷術,不光能開啟局面,還有其他作用,可謂影響千秋,是陳止計劃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技術優勢,無疑是個理想選擇,足以創造價值,上輩子我透過籤筒,得到了造紙的相關技術,並改造了造紙術,同時透過自己的推演,結合第一世的記憶,又想出了幾種造紙方法,但還沒有來得及施行,正好放到今生嘗試。”

想著想著,他看了一眼身前紙上的兩個詞。

“紙張的好壞,在這個時代,並不是玄學,而是用眼睛、用手,就能看得出分別,摸得出好壞的,而且比起帛簡,紙張的優勢非常明顯,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哪怕是最為守舊的上品士人,也不得不承認這點,而且不再單獨將帛簡看做高雅之物,對楮皮紙亦有了需求。”

“從幾年之前,前代皇帝曾經下令,以紙代簡,就使得這天下間的紙張著作越來越多,而紙的推廣,其實喲主語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更可以促進知識的傳播,哪怕窮苦人家用上紙張也不容易,但比起原來的帛簡,可是要好上太多了!”

“甚至,連字型的變遷,也和造紙術發展、紙張的普及有關,原本的漢字,要用毛筆、刀筆在一片片堅硬的簡牘上刻寫,筆鋒受到書寫材料空間和質地的限制,也就難以施展,速度也慢,寫個十幾二十個字,就得換一片,這等約束之下,自是難以揮毫潑墨,但紙張則不然。”

想到這裡,陳止的目光緊緊盯著自己寫下的兩個詞,眉頭慢慢皺起。

“但這紙張的製作工藝,終究有著侷限性,當前流行的幾種紙,對應的人群,也不一樣,如麻料、麻袋、麻繩、破布製作出來的麻紙,幾乎隨處可見,所以麻紙是比較大眾化的紙張,缺點很多,白度不高,紙張也厚,也不為士人所喜,然後就是木本韌皮製作的楮皮紙、桑皮製作的桑皮紙、藤皮紙了,後者在白度等方面,比之麻紙都要高上幾分,為士人推崇,因而若是造紙,最初需要的是高附加值,就得選擇士人認可度高的。”

想到這裡,他在那紙上畫了個圈,將“楮皮紙”這三個字圈了起來。

“按照正常的發展順序,等到了隋唐時期,皮紙就終結了麻紙的壟斷地位,而且所用的造紙原料,也越發的多元化了,除了麻料、楮皮、桑皮、藤皮,更有瑞香皮、木芙蓉皮、竹纖維等,皮紙的發展,依託於新技術的興起,同時廢紙回槽造再生紙的技術,要你管管也是在唐代出現的,而這些工藝和技術,我在上一世已經掌握了,現在正好拿出來!”

紙張的原料,在幽州本就不少,俯首皆是,在加上紙張對傳播知識的促進能力,培養一批熟練的造紙工匠,然後進行推廣、普及,是陳止計劃中的一環,但在最初,為了經濟利益,則必須要維持一段時間的專營和隱秘。

“這造紙的工藝,很多也是一層紙,沒人想、沒人帶領的情況下,旁人也無從學習,一旦我點名了,那傳授起來就快了,雖說不是什麼隱秘,但最初為了確保財政收入,尤其是收斂上品貴族們的錢財,還是得保密一段時間的,而且我總結出來的技術,也有著不同的迭代分野,在技術上有著先後之別,可以先用隋唐技術,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公佈出去,普及白紙,而我則換上宋代的技術,這樣一來,能保持著不斷更新。”

陳止這樣的打算,其實也不新鮮,第一世不知道有多少企業都用著這個套路,有著技術優勢,卻不會一次性放出來,而是擠牙膏一樣,一步一步的拿出來,從而獲得利益最大化。

“不過,我在進行皮紙改造的同時,也該對麻紙的製造工藝進行規範化和改進,皮紙朝著薄、白、光滑的目標努力,主攻高階的上品市場,而麻紙則透過改進工藝,進一步量產,將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壓低價格,進行傾銷,迅速推動民間的紙張傳播,在薄利多銷的同時,更能讓寒門和貧寒之家,也儘早將紙張變成日常用品。”

大致想清楚了情況之後,陳止又規劃起大概的步驟,並且在那紙上又寫下了兩個詞,一個字在“麻紙”的下面,寫的是“走量”兩個字;一個則是在“楮皮紙”的下面,寫著“尊享”兩字。

“一開始的時候,我的人手有限,大規模的生產是不可能的,主攻高階市場,那就要拿出足夠薄、足夠白、足夠光滑,同時帶有一點香味,能一定程度防止蟲蛀的紙張,數目不用太多,關鍵是要能起到廣告作用,而且需要儘快就有回報,那麼我就得利用一下洛陽的人脈了,尤其是那些大家、宗師,之前放出的編撰大典的訊息,此時正好派上用場,《齊民要術》也編撰的差不多了,可以找個時間拿出來,配合著新紙,正好做一波捆綁消費,洛陽紙貴正是源自於此。”

就好像後世推廣硬體,需要軟體的配合,販賣顯示卡,需要遊戲加持一樣,這個時代也是一樣。

陳止在洛陽組織諸評,本來的目的就是進行社會實驗,瞭解這個時代之人的心理,與後世是否有區別,得到的結果讓他十分滿意,那麼後世的諸多手段,改頭換面之後,都能拿出來運用了。

“不過,這個時代的商貿往來,在時間上還有空缺,想要儘快得到收入,就得找一個商賈,作為穩定的合作伙伴,而且紙張終究有侷限性,只能用來開啟市場,樹立代郡的品牌,下一步得儘快將新的產品拿出來,而且要比紙的附加值再高一些。”

紙的價值有限,走高階市場終究有侷限,但用來樹立名聲最合適不過了,一旦有了名號,再推其他物產,當可事半功倍。

單純的賣紙,就算是再潔白的皮紙,都有其侷限性,陳止需要的是紙上的附加價值,而這部分不是工藝可以帶來的,好在陳止的手上,掌握著的不光只有一個配方和工藝。

“就等著那些工匠到位了……”陳止眯起眼睛,手上一閃,就多了一張符紙,“另外,隨著這些物件的流傳,我的名聲必然也會進一步傳揚,其實是個相互促進的過程。”

………………

是夜,眾多工匠在陳舵等人的安排下,來到了城北的一片連院,暫時住了下來。

所謂連院,其實就是諸多層層貫通的院子結合在一起的,院子裡頗為簡陋,沒有什麼幾進幾間的說法,裡面只有簡單搭起來的屋舍,但也加固了幾次,算是堅固,能遮風擋雨。

這裡其實是為一些特殊的流民準備的落腳之處,不過很久未曾使用,再有流民都是安排在城外,況且整個代郡也許久未有流民了,倒是為別的地方輸送了些許難民。

好在這片連院當初建設的時候,沒有偷工減料,到現在依舊可以入住,陳止之前也抽空檢查過,認為沒有問題,可以暫時安置。

他在城外已經購買了一片地,準備興建莊子,只不過按著陳止的設計,那莊子的建設並不容易,最初的雛形也得費些周章。

本來陳止是算好了時間,沒想到下邳那邊一路急趕,提前抵達,就只能讓陳止動用備用計劃,先把他們安置在這裡了,等城外的莊子雛形出來,就會讓他們搬進去,畢竟這邊的環境,陳止是不認可的。

他的這些打算,這百多人卻不知道,他們一路北上,算是背井離鄉,心中忐忑,這一落腳,就越發難以安心,更不知命運如何。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