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章 諸卿,跑題了!

作者:戰袍染血
“你是不知道啊,當時一接到訊息,上卿那個惱怒的啊,一個勁說是太常算計他、欺他,差點就將過來通報的人直接叉出去了,好在沒有失去理智。”回憶前事,梅敬不由搖頭,“陳止到底是太常府的從屬官,鄧太常讓人來召他,那也是應有之意,大鴻臚阻止不了,結果這一去,陳止就一直在忙著文評的事。”

“沒想到還有這麼一層關係,”沈謝覺得理解了一些,“難怪訊息一傳來,大鴻臚也不惱怒,先想到的就是把陳太樂請過來,但大鴻臚就真的一點都不擔心匈奴人因此而興兵?”

“興兵?匈奴拿什麼興兵?”梅敬嗤笑起來,“你不要聽坊間的傳聞,什麼大鴻臚畏懼匈奴勢大,所以主和,大鴻臚之前提議時,是大軍敗退的時候,朝廷的官兵去匈奴的地盤攻殺,那幷州說好聽點還是咱們大漢的州郡,但稍微知道點內情的,都知道,那地方早就被匈奴竊取了,若是還要攻伐、大軍在對方地盤,危險難測,所以要有退讓,但此一時彼一時也。”

“就算大鴻臚不擔心,匈奴使節也不敢變臉,但使節團出了事,我這個典客令可脫不了關係,不知道要如何善後。”沈謝說話間,朝梅敬拱拱手:“梅兄,多謝提醒了,我此去見陳太樂,定會有所留意的。”

“你知道就好,我就先回去了。”

說話間,兩人到了門前,沈謝致謝之後,就離開了衙門,直往陳止所在之處而去。

隨著他這一去,之後幾日,大鴻臚與太常之間又有了口水聲,卻是關於陳止的去留問題又激起了一輪口水仗,一邊是大鴻臚趙珉,想用這件事作為藉口,將陳止討要過去,說是要在正式的大典之前,都讓陳止在那邊否則。

另一邊,太常鄧蒙也不願意鬆口,因為文評的終評就要展開,再過半個月,還有丹青評要召開,丹青之後就是音律,現在這品評一事,已經被太常府上下看做大事,鄭重對待。

現在的太常府,上到太常,下到普通的吏胥,都現了,隨著文評的進行,各個司衙也好,那諸多書院也罷,對太常府、對太樂署都越來越客氣了,從朝廷其他司衙傳來的訊息,也看得出來,書院之間私下裡的賭鬥減少了許多,近乎絕跡,那些書院的學子,一個個都摩拳擦掌,等待著在文評上一鳴驚人,根本就看不上平時爭執的那點收穫了

所謂爭執,也是為了爭個名望高低,但只要能參加文評,立刻就洛陽聞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謂一本萬利,比在大街邊、大路旁和人爭執斯文多了。

在這樣風氣的帶動下,讓太樂署對書院事物的話語權迅增加,連帶著作為上級衙門的太常府也水漲船高,太常鄧蒙對這個意外的收穫很是驚喜,加上他在前期就沒給陳止什麼掣肘,隨機又加大了支援力度。

這樣的情況下,鄧蒙當然不願作為掌舵人的陳止,在這個時候被人拉走,尤其是陳止在職權上,明明是他的下屬。

最後的結果,是雙方為了這件事,直接鬧到了皇帝劉岱的面前。

“鄧太常,你讓陳止過來聯絡兩邊,還特地說過,年輕人不怕承擔擔子,讓我多給他一些信任和差事,我這是從善如流啊,結果呢,你倒好了,這邊的事才剛辦了一半,你就把人給我叫回去了,倒是給你那邊鬧出了好大的動靜,那我這邊的攤子怎麼辦?”

趙珉的口氣裡有著那麼一絲抱怨,衝著劉岱說道:“皇上,您來評評理,我說的是不是整個道理?當初陳止過來聯絡的時候,皇上您也是知道的。”

“此言荒謬!”

不等劉岱回話,太常鄧蒙就反駁起來:“大鴻臚你也說了,陳止是派過去聯絡的,是為了之後的大典協調兩邊,可不是派遣過去,給你鴻臚寺做差事的,再說了,陳止乃是太樂令,是我太常府之人,難道我調動自己的屬官,還要和鴻臚寺交代?這不是本末倒置麼?也是有違官制、禮制!”

“鄧太常,你這是在混淆概念啊。”趙珉絲毫也不退讓,冷笑一聲,“陳太樂是你太常府的從屬官,這不假,但他並非是你的私官,歸根結底,我等都是為聖上分憂,為朝廷做事,當下最重要的,就是接待屬邦使臣,這是彰顯國朝威嚴的事,豈能等閒視之,陳太樂擅長統籌謀劃,其若在我鴻臚寺中,一人可抵幾十人,能為朝廷分憂,這種時候,鄧太常你還秉持著門戶之見,這是何等狹義!”

他這一連串的話扔出來,登時就給鄧蒙戴了幾個帽子,後者豈能善罷甘休,雖不至於拿出冷臉,但語氣上也有些不善了

“大鴻臚此言還是差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我承認接待來使重要,能比得過祭祀麼?所謂來使,也高觀禮,要弘揚威嚴,也要靠禮,那大典之事,才是正道。若按你的說法,那才是本末倒置,為了一個環節,而忽視整個祭祀大典的重要,這是一葉障目啊!”

趙珉冷笑依舊,毫不客氣的指出問題:“休得胡言,你將陳止喚回去,是為了那文評、丹青評等事,以為我不知道,那祭祀大典根本就沒有讓陳止接手!”

鄧蒙搖搖頭,語氣頗為冷硬的道:“文評等事,事關名教教化,難道就是小事?名教關乎社稷根本,涉及後世傳承,半點也不能忽視,何況這本是陳止籌劃,他若不來主持,誰人能夠勝任?就算是將陳止叫到這裡,他必然更看重凝聚了自己心血的文評!我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沒讓他接祭祀大典,否則萬一讓他顧此失彼,豈不是弄巧成拙?但這也只是暫時,待文評稍定,這大典的相關之事,也要由他把控,怎麼到了大鴻臚這,就成了不讓他接手了,也不知道是聽了哪裡的謠言。”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誰都沒有退讓的意思,其他列卿不由暗暗搖頭,對引起二人爭執的陳止,也生出了興趣,不少人都拿眼睛去看太僕陳永。

但這位老臣卻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口、事不關己的樣子,彷彿被人爭搶的不是自己的族孫一般。

兩位九卿大臣,當著皇帝的面,就這麼吵鬧起來,連劉岱都找不到插話的機會,令他很是鬱悶,畢竟他將九卿召集過來,是因為匈奴的那檔子事,要商討對策,結果剛起了個頭,提到了陳止的名字,這兩位就開始爭吵了。

好在這樣的事,其實並不少見,別說現在是召集九卿的小會,就算是朝會大殿之上,這樣的事也不少見,早期新漢禮制不齊全的時候,甚至還曾全武行上演。

不過,聽著聽著,這位人皇也感興趣起來了,他對陳止和文評同樣充滿了期待,對陳止更是欣賞,見兩個重臣因陳止鬧了口角,尤其其中一位,還是有名的老好人、秉承中庸之道的鄧蒙,另一位過去對陳止語氣不善,結果現在都拿出勁頭來了,他也免不了有些好奇,乾脆就津津有味的聽著,也不勸阻。

皇帝的這番作態,讓其他人很是無奈,列卿之中也有那位張家的張應,他聽著聽著,眉頭一皺,覺得陳止果然危險。

“陳止只在太常府為官不到兩月,和鴻臚寺聯絡不足一月,就把這兩位上卿弄成了這個樣子,這能耐也太大了,還有他那個文評,我本料到風潮不小,卻也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程度,這人又能折騰,又有能力,還能很快出政績,就算是按著王布的想法,將他調往外地,怕是一個不小心,就要被他累積到了足夠的功績,直接回洛陽來了,為穩妥計,不如找一個品階夠高,不怕他不接,同時又難出成績,沒有個幾年難以冒頭的位子給他……”

想著想著,張應陷入了沉寂,權衡利弊,想要找一個合適的職位,將陳止調走。

就在他思考的時候,還有一人全神貫注的聽著兩卿爭吵,眼睛裡閃爍著異樣的神采。

這個人就是新任的大司農,楊結。

他也是三楊之一,楊濟的兒子。

“這陳止還真不錯,可以讓兩位列卿這般爭奪,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而那文評我也去看過,確實有趣,而且很有深意,既滿足了名教的教化之意,又幫助太樂署、乃至太常府集權,手段非同一般,這樣的人,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不錯,不錯,出色。”

這麼想著,過了一會,他忍不住也詢問起來,想要知道陳止在鴻臚寺又做了什麼。

他一開口不要緊,其他幾位列卿,也順勢出聲,只不過他們不是想了解陳止,而是要趕緊平息了這場爭論。

最終,這列卿所言皆為陳止之事,連皇帝都參與進去了,興致勃勃的談論文評和陳止,展望接下來的幾評,格外精神。

這一幕,讓侍候在側的中常侍莫安節看得一陣無奈。

諸位,跑題了!那匈奴人還放不放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