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匈奴人的離去,太樂署的吏胥,都在陳止的催促下,再次組織文評,呼喚學子,那一名名士人重新走出來,再次進入了品評環節。
只不過,門外好事者的心思已經不在品評上了,轉而談論著剛才的種種。
“痛快!這群匈奴人就該好好教訓一下!”
“太樂令做得好啊,就是不知道,此事會不會讓人拿來攻訐,這些匈奴人不都是外使麼?”
“誰敢攻訐?匈奴人多可恨啊,諸位,我家也有史家傳承,祖父就時常言及,說是咱們大漢讓出地,讓那匈奴人安頓,結果他們呢?竊地自立,恩將仇報,這等禽獸之舉,人人得而誅之,若是藉此事來攻訐太樂令,我第一個就不答應!”
“不錯,你們也聽到了,匈奴人方才言及皇上,沒有半點恭敬,無禮至極,又是他們先衝撞公堂,要是放走了,那還得了?咱們大漢還有沒有臉面?連區區的匈奴都要避讓?”
“且觀後續吧,不過今日這一趟,算是來值了。”
門外,從百姓到世家子都在談論著,各抒己見,從街巷到周圍樓閣,滿是討論之聲。
隨後這訊息伴就朝著洛陽四面八方散播過去,不消片刻,就被諸多勢力得知,頓時就有諸多反應,整個洛陽暗潮湧動。
如此一來,陳止也算是喧賓奪主,把個文評的主角都給壓下去了,等最後一位學子被品評完畢,今日品評就此謝幕,人群散開,街頭巷尾談論的,不再是書院學子,也不是品評大家,而是陳止和匈奴!
同時,城中各處,有不少人因此而行動起來。
“陳兄!你太沖動了!”
待得陳止回到後院,就被聞訊趕來的友人埋怨起來。
而諸多大家與陳止交談了兩句,其中幾人就迅速離開了,完全不同於過去幾天的親切
最近幾天,隨著文評的火爆,這些大家的身份水漲船高,正所謂投桃報李,對於提升了他們地位的文評,難免熱切一些,同時,從文評的影響範圍中,這群大家更是看出了太樂署未來的廣闊前景。
對於塑造了這一切、掌握這一切、也指引著太樂署前進方向的陳止,這些人的觀感就更加不同了,再加上陳止透過一系列的事件,也證明了自身的才華和學識,早就贏得了其他大家的尊重。
因此,這每日品評過後,幾人都會和陳止攀談許久,還有直接留下來斟飲幾杯的,無非就是為攀攀交情,聯絡人脈。
但今天他們卻沒有這個想法了,其中幾人走的甚快,就差跟陳止說一聲有事,過兩日怕是不能來了。
唯王衍、古優等之前就接受陳止邀請的人,還留下來,勉勵他兩句後,又隱晦的告誡一些,讓他這些天最好低調行事,省得節外生枝,這才告辭離去。
讓人有些意外的是,之前對陳止不冷不熱,雖然接受了邀請,但依舊有些敵視的羅勳,反倒是留了下來,他說的也不是安慰和勸誡的話,而是支援之語。
“老夫在列卿官署中也有些交情,太樂令斥責匈奴人,以守國朝之威,令人甚佩,若因此有什麼麻煩,老夫定當相助。”
簡單說了兩句,得了陳止的感謝,羅勳就冷著一張臉,在旁人驚詫目光的護送中,緩步離去。
他所營造出來的樣子,分明是個依舊對陳止不滿,但又敬佩陳止為國斥胡的行為,所以出於公義,不光出言相挺,更要以實際行動支援的,這麼一個人物。
這樣的形象,讓人肅然起敬。
殊不知,羅勳的那顆心裡,卻在暗暗偷笑:“陳止之言一出,定然不會被朝廷交與匈奴,否則國朝顏面何在?戰場失利了,連宣揚之中,用計謀算了匈奴之主的功臣交出去了,那大漢還剩下什麼?何況百姓群情激奮,國人恨匈入骨,因維護國朝尊嚴,而得罪了匈奴的人,反倒要被治罪,傳出去那是要動搖民心的!所以,這陳止必然無事,我說出去的話,根本不用兌現,就可以撈取名聲,更得陳止尊重,還不是美滋滋的?可笑其他幾人,竟是看不透這點,疾行而去,待他們思慮清楚,悔之晚矣!”
想著想著,他上了牛車後,竟輕聲哼起小曲來。
………………
“真是危急關頭,才能見人情冷暖啊,那幾位大家,平時和陳兄你也是稱兄道弟的,做出一副親切模樣,可到了這要緊的關頭,立刻就顯出真情假意的區別來了,倒是那位羅先生,讓人頗為意外,縱有齟齬,卻不忘國事,這才真正的名士之心啊。”另一邊,看著幾位大家遠去的背影,劉綱卻忍不住感慨起來。
和初離彭城之時不同,此時的劉綱眼界開拓許多,跟在陳止身邊,更是見了許多過去只能聞名的人物,看著這些人的言行舉止,將他們從神位上拉了下來,少了些崇拜的目光,多了自己思考的過程,不再盲從,但對陳止的推崇卻一絲未少。
陳止的幾位友人,卻是在得到訊息之後,從洛陽各處聚集過來,與他相見,與急忙離去的幾位大家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一個月的時間,陸映、陶涯等人,其實陸續的搬離了陳止的府宅,畢竟他們和陳止只是友人,也沒有做陳止門客的意思,不好長時間借住。
況且,陳止來到洛陽,接了官職之後,遊學在事實上已經結束,雖然時間短暫,但連帶著從青州到洛陽,經歷諸多,對眾人名望的提升,其實是十分到位的,跟隨陳止遊學的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名望,也藉此形成了一個人脈網路,遊學之事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
未來,隨著遊學之人各自發跡,一個小的利益和人情團體也會崛起。
所以,陶涯、陸映等人也需要朝著屬於自己的人生階段努力了,不能久伴陳止身邊,因為那樣做,無疑就成為了附庸。
不過,得知了今日之事後,他們又都不約而同的聚集過來。
陳止見了眾人,也感暖心,知道眾人都是關心自己,不怕沾染麻煩,才會第一時間趕來。
要知道,此時眾人沒幾個當官的,就算有背後家族,也沒有牽扯過多,是人生中最為純粹的幾年,所以這份感情彌足珍貴。
對比之下,劉綱等人自然對個別大家的表現有些不滿。
連陸映都忍不住道:“這些大家,得了陳兄你的好處,名望大增,未來能省去多少事?這已是恩義了,結果碰上了事端,就立刻退避,君子所不為也。”
聽著幾人抱怨,陳止笑著搖頭道:“這也正常,幾位大家並沒做錯什麼,他們和你們不同,與我的關係沒那麼親近,只是利益之交,和諸位不同,否則這世間哪裡會歌頌管仲和鮑叔牙?這趨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這些大家,在面對匈奴使節時沒有後退,在匈奴人斥責我的時候,沒有落井下石,事情之後,還有人出言提醒、勸誡我,已是盡到了心意,又有什麼好不滿的呢?”
眾人聽他說幾人關係不同,都是心中振奮。
“陳兄,你倒是看得開啊,”陶涯笑了起來,他對其他人道:“其實陳兄說的不錯,才華和人品、學問和秉性,或有聯絡,但聯絡並不多,做得好文章卻是個斯文敗類的,古已有之,今亦不缺,何況陳兄也說了,那些人都盡了心意,而且王公等人回去,未必就不替陳兄說話,畢竟這人的品性,本就不能只看他怎麼說,要聽其言、觀其行,表面文章並不重要。”
陶涯和其他人不同,他的靠山是陶侃,而陶侃不同於世家大族,近似於寒門崛起,是靠軍功起家、攀爬,陶涯受其人影響,看待事情的角度,和陸映、劉綱這般世家子弟又有不同。
幾人平時也很尊重陶涯,聽他說得有理,紛紛點頭。
趙興則道:“陳兄,話雖如此,但你今日所為著實兇險,你也是知道的,國朝之兵在北疆大敗,匈奴人因此囂張,他們這次來,定是想要撈取利益的,朝廷為避免再動刀兵,大概會有所讓步,這個時候,你給他們難堪,加上朝廷宣揚的劉淵的死因,早被匈奴記恨,難保他們不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朝廷礙於種種,萬一不得不答應,可就不好了。”
他一開口,其他人都沉默下來,神色凝重,這也是眾人擔心的事,就是怕陳止因今日舉動被匈奴記恨,在兩邊談判時,匈奴人藉機發難,出現不可控的變故。
要知道,面對一個王朝的力量,以陳止和陳永,連同整個陳家,也根本不是對手,那是另外一種概念上的龐然大物,無從抵擋。
眾人也都清楚,陳止固是讓人將匈奴使節拿住,押往廷尉,但涉及到兩國和戰,朝廷不可能給使節懲罰,這只不過是走個過場,最多讓匈奴人難堪,可正因如此,反而有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
“諸位,多慮了。”出乎眾人意料的是,陳止卻是淡定從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