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

作者:戰袍染血
稷下學宮,自建成以來,其名可以說是不絕於史,乃是那春秋戰國時期,官方所創之學舍,雖是齊國所創,集百家之宗師,於是思想碰撞,光輝閃爍,於是出百家爭鳴之聲。

那學宮建設之後,先後有諸多賢達往來,幾乎容納了諸子百家中的各個學派,如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都有宗師人物在其中講學。

學宮的全盛時期,號稱彙集了天下賢士千人,時人稱之,天下之賢皆入此宮,蔚為壯觀。

這樣的一座學宮,後世無論是學何種學說之人,都不會等閒視之,更不會將之忽視,往往還多有提及,是以在先秦之後,諸多著作、講學、家訓中,都能隱約看到身影。

新漢更是如此。

要知道,當初春秋戰國之時,雖號稱禮崩樂壞,但士族把持權柄,血脈追溯三代,尤重祀戎,一姓多國,一氏幾宗,家族之勢可謂登峰造極,家國不分,一國之內的卿大夫家族,架空國君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更有霸主之國,國君如傀儡,幾卿輪流把持朝政,瓜分國土,為那國中之國,一家之地,波及幾縣、千乘,家宰之威尤,有的時候甚於令尹丞相。

這般局面之下,諸國紛爭,大小依附,內外相攪,上下權移,方有百家思想光輝的綻放土壤,鑄就了華夏曆史中,最為璀璨的一頁之一。

那個時候的家族,比之如今的世家,那權勢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等閒無法相比,但多少有相似之處,是以新漢一朝,世家勢大,士大夫與勳貴對立、統一,皇權衰退,政令多出,也有著幾分那個時候的味道,只不過為大一統之朝,是以家族之勢難復先前之盛,但百家之思,卻同樣可以在這般環境中蔓延、傳播。

今日陳止所邀請的大小大家,多數都是沒有歸屬於哪家書院的,但能在一方登峰造極,那也是學問造詣和根基極深,是以都是學了一家、或者幾家之言的,這心裡有著自己的傾向,過去也曾經聽師長、同窗說過、或者在典籍上讀過百家之盛景,稷下之光輝。

是以,此刻一看到陳止的這一幅畫,隱隱就有熟悉之感,等趙遠的口中,吐出了那三個字,眾人也都紛紛回過神來,心中一凜,再看那幅畫的時候,這觀感竟然是截然不同了。

此時再看此畫,就覺得其中頗多玄妙,本來與今日之宴有些相似,其中人的裝扮和今日眾人不同,但其中神韻,卻隱約能在現場的人裡面找到相似的。

可現在再看,卻發現那迥異的氣質神韻,分明是不同學說宗派的分別,有道家黃老之無為,有儒家之知世,有法家之嚴肅,有墨家之兼愛……

這感官感觸的變化,讓不少人大為吃驚。

“妙哉!未了這一幅畫,在知曉其中典故之前,與知道之後,分別觀之,竟有不同之感觸,實乃佳作!”

“不假,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麼一幅畫,居然不是醞釀多日而成,而是當場揮毫潑墨所作,居然就有這等韻味!若是給陳太樂些許時日,怕不是要出來什麼驚世之作!”

“過去未聞太樂令之丹青妙筆,今日才知,此人深不可測,若非趙子遠逼迫,怕是要一直藏起來,不知其心中何意,有這等丹青之能,卻不彰顯於世,豈非人間一大損失?”

一時之間,眾人紛紛稱讚起來,對陳止的畫作和人,極盡讚美之辭。

若是其他人開口,或許多少有奉承之嫌,但眼下的這些人,卻殊無這般必要,因為都是成名許久的名士、大家,其中有幾人甚至可以稱之為宗師了,平時求見尚不可見,又怎麼會屈尊降貴的去奉承陳止?

莫說是太樂令這個職位,就算是太常、太宰,乃至那人皇至尊,他們也不會輕易稱讚,這甚至都不涉及到人品、人格,而是要維持位格,就不可阿諛,否則名望受損,那是什麼都補不來的。

而且,他們也都看出來了,這畫作的比拼切磋,其實勝負已分,莫說陳止之畫的畫技如何,單說這畫中深意,就已經遠遠超出。

題目是今日的聚會,但本就是話題作文,趙遠是依葫蘆畫瓢,中規中矩,而陳止則是延伸發展,緊扣主題,又連線過往,引人追思,令人嚮往,簡單來說,就是逼格更高,在場的大家,若是不稱讚陳止的畫,難免就給人一種沒有文化的感覺,只懂的畫,不懂得道,一下子就被人比下去了。

如此風氣之下,就算有人欣賞趙遠之作,亦不會在這樣的場合提出來,更何況,陳止之畫的技巧,也在趙遠之上,沒有臨時書就時的匆忙之意,無論是構圖、細節、意境都盡善盡美。

連王衍都忍不住感慨道:“難怪守一之前作畫,要到燃香盡頭,原來他早就是胸有成竹,整個作畫都在掌握,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如今乃是正好啊,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長者謬讚,止愧不敢當!”陳止拱手搖頭,說的也是心中實話,他得了那《蕭規曹隨冊》的加持,臨時擁有了王覽那近乎宗師的丹青畫技,感觸入心,是以福至心靈,靠著心中記憶,構思了稷下學宮之景,那心裡構圖迅速完成,一筆一劃皆在一處,還未下筆,已是遍覽全域性,所以作畫起來頗為從容,能精準的把握時間,不浪費一分一秒,在最後時刻完成畫作。

但另一方面,他深知這是外力,乃是臨時擁有,不可長久,亦不該依仗,更不能狐假虎威,而且心裡還存著學習的念頭。

先前他提取了陸映的音律之能之後,就在摸索著學習之法,想將這臨時所得,化為己用,以避免那人傑之章被覆蓋後,能耐就沒了。

於是在家中、在陳府反覆彈奏練習,終於發現了沉心靜氣,全神貫注的用身體去記憶,可以將彈奏時的那種細微筋骨變化都牢牢記住。

他的筋骨經過神速符的打熬,本就比原來強健許多,加上習練了前世的打熬之法,越發得心應手,此時在作畫的時候,也如法炮製,用來記憶作畫時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腰肢等等筋骨變化,和勁力貫穿,更有深刻感悟。

因此,他整個過程都沉浸其中,時間才會持續這麼久,而且作畫一完,就感到渾身隱隱痠痛,這是勁力消耗太大的表現。

他卻不知,就算是王覽本人平時作畫,也因為年紀和身體的關係,無法時時刻刻用力,很多地方不得不有妥協,以分配體力,是以多有遺憾,所以剛才一看到陳止作畫,與自身之丹青技巧十分相似,但勁力卻更加充沛,王覽才會那般失神。

便如此可,與眾人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是王覽和趙遠,這兩位看著陳止的畫作,卻是一言不發,只是看著那幅畫,不復他言。

王覽是越看越絕的精妙,而且隱隱還和自己的筆鋒接近,不過從些許細節之處,還是能看出不足和差異,這點旁人或許看不出來,但以晉陽先生之能,如何看不出來,畢竟還是匆忙而作,有瑕疵也在所難免,只是……

“只是這陳太樂只畫,固然在細節之處還有欠缺,但都是因匆忙作畫所致,若是不設期限,任其施為,這幅畫不知能達何種地步,可惜、可談,不過即便如此,只是看著畫中筆鋒,所用筆力,幾乎時時刻刻以將按勁力通透,而且頗似我之畫技筆鋒,可若是換成我來,細節或許能夠雕琢,但卻無力時時貫勁,身子實在是承受不住。”

想到這裡,王覽又朝陳止看了過去,見其人正輕甩手臂,額頭更有汗滴流淌,知道是耗力太過的表現,心裡已經是明白了。

“只是看這般畫技,這一場比試切磋,是誰輸誰贏,已然明瞭。”

想著想著,王覽看向趙遠,又環視眾人,就要出口點評,只是不等他真個出聲,那趙遠卻忽然抬頭笑了起來,其聲甚是歡暢。

他這一笑,眾人自是疑惑,循聲看去,卻見這位雙絕公子上前兩步,從那兩名陳氏家僕的手中扯下自己的畫作,一手製一邊,然後兩臂用力。

茲啦!

聲如裂帛,這好好的一幅畫,便讓他撕裂開來,一分為二。

眾人見狀,皆是大驚,有趙氏友善之人驚問其故,卻聽那趙遠搖頭嘆息道:“珠玉在前,趙某這般朽木,如何能陳列其冊?螢火豈能與皓月爭輝?那是諮詢其辱也,今日自毀,乃留我名。”

說著,他將那畫作朝著地上一扔,又架起手臂,恭恭敬敬的給陳止行了一禮,口中說道:“太樂令之丹青妙筆,趙子遠服矣,願如先前所諾,做太樂前驅,但只求一事,還望君子能應。”

陳止就道:“趙君謙矣,你我伯仲之間,哪有高下,若有所需,但說無妨。”

那趙遠一字一句的道:“還望太樂令將此畫贈與在下,以便日夜觀之,還望太樂令能遂吾願。”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