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07 【54分鐘戰鬥】

作者:過河老卒
307

馬登奎把零時定在26日下午四時三十分!

北緯50°、東經128°的地區,即便是在白天最長的盛夏時節,夜幕也會早早的降臨。楊格要求進攻部隊傍晚以前拿下42高地,指揮官馬登奎給他自己和部下們留出的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

一個半小時,1500名步兵、130名騎兵和140名炮兵以及4門37行營炮,要殲滅600多名據守高地的俄軍,拿下高地。偏偏,馬登奎還把進攻發起時間定在下午,那麼,部隊調動、出發到進攻前地都會在高地的俄軍監視之下,無法達成攻擊發起的突然性,也就是奇襲效果。一般說來,天剛剛亮的時候發起進攻最為適宜,可以趁夜晚調動兵力和火力,甚至可以讓進攻部隊迫近到敵軍的鼻子底下。

旁人看來,馬登奎是自己給自己壓力不算,還準備完全的反兵法之道而行之啊!

楊格卻極為讚賞馬登奎的勇氣、對敵人的算計以及計劃制定的精密、可行。拿到上報的作戰計劃看過之後,他立即拍板決定,進攻發起前半小時親率記者團上前沿為馬登奎上校壓陣助威,並允許記者們在警衛的保護和指引下跟隨進攻部隊行動。其實,就是在記者們面前臭顯擺一回嘛!

準點的,楊格帶著一大幫子人來到德拉斯克屯東邊十里的六年堆封界,這裡有一個已經快被自然力量填平的壕溝,很多地段的高度在0.75—1米左右,正好作為胸牆。略加修築之後,馬登奎前沿指揮所就設在這裡,距離42高地約有4裡。

楊格閉上左眼,調整著單筒望遠鏡觀察高地的敵情。8倍的單筒鏡子並不好使,單筒的結構天生註定了不會產生體視感,缺乏對縱深距離的感覺也就是立體的感覺。而且,看的時間稍微長一點,閉著的左眼很難受,右眼球也會發脹,每一次使用望遠鏡,楊格都要腹誹一番,自從曹文翰與蔡司公司簽約之後,每一次使用望遠鏡,又多了一分希冀。雙筒的、採用普羅稜鏡的、在右目鏡片上標有密位分劃的7倍軍用望遠鏡,是楊某人的追求。

6倍不行,8倍也不行,就要7倍。道理很簡單,人眼在晴好天氣的最大視距是7公里,7倍鏡的觀察效果最為良好、生動,最大化的貼近肉眼“等距”觀察感。其中的光學原理則很複雜,此處難以一一說明。

敵情與馬登奎作戰計劃的第一頁中的敵情報告幾乎沒有變化,老毛子還在增強高地腰部的工事,掃清高地下的視野。可以看到,高地西側、西北側、南側、西南側的樹木已經被砍伐殆盡,只留下一個個大小不一,高度卻幾乎等同,在20—30釐米之間的樹樁。

嗯,老毛子還是不徹底啊,要是老子,樹樁不會留這麼高,最多5釐米頂天了!30釐米的高度足夠一個匍匐前進的步槍手利用為掩蔽物了。這是戰法戰術思想的差異決定的,老毛子還在採用構築胸牆工事和密集線型戰法,那簡直就是給迫近的步兵引導炮兵轟擊的最佳目標嘛!

嗯,誰在戳我?

楊格很不滿的保持手舉望遠鏡的姿勢轉眼一看,耶,這是啥?!李芷靑有些吃力的拿著一個金屬外殼的雙筒望遠鏡戳了楊格一下,說:“用野外鏡看不傷眼。”

人家叫雙筒望遠鏡為野外鏡,這是美國那些有錢又有閒,愛好欺負小動物的傢伙們對雙筒望遠鏡的特殊稱謂。

搶過來,舉起一看。還不錯,比單筒的好了許多,調整機構也很靈活。楊格很快就調整好物、目焦距,42高地的人、物清晰了許多、生動了許多,連俄軍士兵們大多蓄著濃密的鬍鬚這一點,也看的差不離。

“怎麼來的?”

“買的。好用嗎?”

“好用。”

“送你了。”

“卻之不恭,謝謝。”

穿了一身小號的軍服,滿頭烏髮掖進軍帽,生怕太暴露身份,腰間連皮帶都不敢扎的李芷靑笑了,幸好自己還有一件能幫上忙的東西。

邵令博小跑過來,也未立正行禮,湊攏就說:“報告參總,預定攻擊時間到,馬團長請問參總可否按時按計劃行動?”

“告訴他,我是看客,不參與指揮也不發表意見,你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轉眼間,一面小紅旗在指揮所位置上揮動起來,前方一百多米處響起銅哨聲,趴伏在掩體後的大約四百官兵紛紛躍起,略微整隊呈間距三米左右的散兵線向前移動,一邊移動一邊向左右散開為兩股,行進方向正是42高地西北側的石頭泊湖邊和南側的一片灌木叢。

指揮所邊,軍號“滴答滴答”的響了兩聲。

兩個連三百六十多名官兵在散兵線推進的同時,放聲高歌,嘹亮、激昂的軍歌聲響徹四方。此時,130多名騎兵在封堆線左側出現,緩緩行進中漸漸處於兩連步兵在運動中騰出來的中間稍後的陣位,擺出一副隨時可以增援左右兩翼,應對俄軍騎兵衝擊的架勢。

軲轆作響,4門37炮從堆封線後沿著搭好的木板,在人力的推動下翻過土埂,成兩前兩後錯列的密集陣位形態,跟隨騎兵推進,40多名護炮排走在炮連的最前面,一樣是戰歌嘹亮。

“.......風虎雲龍,萬國來同,天之驕子吾縱橫!”李芷靑目送六百多戰士向敵推進,小聲的應和著戰士們的歌聲,眼角的餘光卻不時的瞟過身邊舉著望遠鏡、面色平靜地看向遠方的楊格。在她心裡,新軍官兵們都是天子驕子,在她身邊的他更是天子驕子中的驕子,有了他和他的弟兄們,萬國來同似乎不再是歌詞,而是不久的將來必將實現的夢想。至於在京師裡的那個“天子”,完全是另一回事兒,也可以不當一回事兒。

在他的身邊,在出擊的官兵們身後的這道壕溝裡,初臨戰地的她竟然一點緊張、害怕的負面情緒都沒有,只有感受到新軍高昂戰意和無所畏懼的精神時的激動,為此,她會禁不住身體的戰慄。

高地的山腰上彌散起一陣青煙,“啪啪”的排槍聲響起,聽起來,俄軍的排子槍組織尚算良好,就是指揮官們有些浮躁,此時,最前面的步兵散兵線距離他們的工事還有大約兩裡,距離那些緩緩後退的俄軍遊騎,更是超過兩裡。這等距離上的射擊......咋跟前年的清軍一個德性呢?

俄軍比日軍弱,弱得多!楊格作出判斷,突然覺得這場進攻還真是臭顯擺的一場戲了。如果不是楊某人對時間、傷亡和殲敵結果有要求,馬登奎完全可以用一個營的步兵和最多兩門炮,輕鬆擊敗高地上的俄軍。

“參總,馬團長說,記者們可以推進到第一道散兵坑了。”

楊格左右看看,31團一營正弓著腰進入這道“堆封界”,他們才是對高地之敵發起總攻的力量。馬登奎很小心,在此等情況下,手裡還攥著一個連作為預備隊。

高地上的槍聲越來越急,“噼裡啪啦”的幾乎分不清射擊的輪次,這是訓練不足、射擊紀律不嚴的必然現象,這等部隊打不出排槍節奏來。

楊格收起望遠鏡,看看鏡盒還在人家的脖子上掛著,毫不客氣伸手拿了,掛在自己的脖子上。

“走了,向前推進,警衛連,讓記者們走在中間!”

“砰砰......”幾乎是同時,左右兩翼的步兵散兵線在推進的短暫停頓中打出排槍,槍聲中,左翼一個排迅速佔領了湖邊的一塊小高地,右翼一個排佔領了灌木叢,騎兵們呼嘯著加速向灌木叢背後迂迴高地,讓已經列陣完畢37炮連失去高大的騎兵提供的屏障,一下子出現在高地上的俄軍眼下。

沒有時間給俄軍作出反應,四門37炮在1300米的距離上齊齊打響,伴隨“砰砰”的炮彈出膛聲,炮口噴吐出長達兩米的火光,炮彈轉瞬間就落在俄軍構築的圓木工事前後爆炸開來,轟隆隆的爆炸聲壓到了戰場上的一切響動。此時,一個營的主力從封堆界上以較密集的連衝擊隊形向前湧動。

記者們急了,紛紛開始小跑向前,生怕錯過了就近目睹戰鬥的機會,畢竟,肉眼看四里的距離實在太遠,能夠迫近到2裡甚至更近的地方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馬登奎的指揮部也在向前移動,在他看來,這戰實在沒什麼難度,邵令博的兩翼出擊、壓迫敵軍向高地聚集,騎兵掩護炮兵向前推進直射後迂迴側後堵住俄軍退路,然後,狄繼武的主力營上去撿炮兵們的殘羹剩飯就得了。

事實就是如此,一如計劃中推定的那樣,老毛子們根本就沒有還手的機會,在頻頻炸響的炮擊中亂作一團,隨著推進到200米處的新軍步兵指引,炮彈以更準確的落點在俄軍人群中炸開,使之根本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射擊。

高地上是零星的槍聲,高地下是“啪啪”作響,越打越急越整齊的槍聲,夾雜著轟隆隆的炮聲,就算是從未上過戰場的瞎子,只要告訴他大概的方向和敵我位置,此時也能聽出個七七八八來。

兩翼的連隊各留一個排保持射擊之外,各自向高地北、西北迂迴,形成散兵的火力線,組織排槍,配合騎兵連阻截潰散的俄軍。

一張大網在湧動的主力營和不斷在網中央爆綻開來的火花中越收越緊,突然間,零星的槍聲沒了,排槍聲也消停下來,親自掌握37炮連的李學堯也斷然下令——停止炮擊!

此時,距離戰鬥發起時間不過五十四分鐘。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