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3 【楊格三奏】

作者:過河老卒
日第二更獻上!今天碼一章發一章,從早到晚一萬四千餘。無債一身輕的老卒可以鬆一口氣了,請書友們用票票加以鼓勵吧!

皇帝在西苑紫光閣召對楊格,對此感興趣者絕非少數,有門路得訊息的也有不少。

晌午時,一隊神機營奉調西苑紫光閣外演武,“砰砰”的火槍聲傳出老遠,不多時,內裡就傳話出來,皇帝打了神機營協領的屁股,明兒還要問罪於端郡王呢!正午時,大內御膳房傳說,皇帝在紫光閣賜宴,楊格、永山和恭親王、軍機大臣同席。午後,皇帝召戶部左shi郎綿桓去紫光閣問話,據說綿桓一回衙門就給榆關調撥了八萬兩銀子去.到得傍晚時分,內裡又有話傳出,皇上還要在紫光閣賜宴,並令太監、宮女們伺候著準備挑燈夜談兵。

召對,一個白天夠了吧?不夠!

老邁的恭親王、翁同和、李鴻藻三人挨不下去了,皇帝也頗為體恤老臣,令其退下回府休息,仍然拉了楊格、永山,甚至把武毅先鋒軍幫辦文案的師爺曹文翰也叫了去,談兵論道不亦樂乎。

楊格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親自指揮太監們在南海邊挖了泥土砌成沙盤,如海城周邊地形一般,秸合地圖給皇帝講解海城保衛戰。從兵力兵器佈置到步炮兵協同,再.到連珠炮之利用和後備隊待機地點安排,預定作戰任務等等一么。此做,無非是讓皇帝知道,當今戰爭、軍事,不是一般人能夠指揮的,需要專業人才,需要培養專業人才。國家大事,軍人,高階軍事幕僚必須參與其中…從國防戰略的角度給出意見。

說白了,這就是臣子給皇帝的洗腦,偏生年輕的光緒樂此不疲。

甲午一戰大清國敗給小倭國,光緒怎麼能咽得下這口氣?!整軍經武乃是必然…有關整軍經武的法子,光緒就是愛聽。老佛爺去了頤和園,這紫禁城、西苑誰還敢說三道四?

寵臣,領兵鎮守遼東的楊格乃是重臣,回到京城召對一次就一整個白天還加晚上,連續賜宴兩次,尚不知皇帝何時盡興作罷…那就是十足的寵臣了!

事實是,第二日寅時三刻早朝鼓聲響起時,聚集在太和殿外的群臣看到,年輕的皇帝和年輕的武毅先鋒軍統領是一個高座御輦之上,一個陪同身邊一邊走,一邊說話,似乎那話在一天一夜之間還沒說完一般。

永山是內臣,不必參加早朝站班;楊格則有兵部郎中的頭銜…回京必須參加早朝,按其正二品和漢軍旗人身份,堪堪站在滿兵部尚書敬信身後。

高踞龍座上…光緒臉上看不到半分徹夜深談的疲憊,反倒是容光煥發、神采奕奕,目光中多了一分平日裡少見的自信。有此精神和自信,掃視群臣時自然添加了一份威嚴。他的目光在敬信身後略作停留後,從身前龍案上拿起一份摺子看了看,朗聲說道:“監察科道,今日早朝可由缺席、違制?”

都察院趕緊出班道:“臣回皇上的話,未有。”

“那,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楊格立即出班道:“臣有奏。”

旁人都知道…這是皇帝和楊某人早商量好的,就看看楊格所奏何事吧,過得去就附議得了,犯不著在此時得罪皇帝。

“楊愛卿有何事啟奏?”

“臣奏三事。”楊格依然執拗的不願意用旗人的身份自稱奴才,光緒倒也沒有追究之意,只當楊格是說習慣了。“其一…當今世界強國,無不設立總軍事幕僚機構,以備皇帝諮詢軍務,頒佈軍令。臣以為,清日一戰我軍失利,大多原因在於朝廷決策與戰地實情因路途遙遠,訊息不靈而難以相符,以至於朝廷、前鋒戰守定計頗有出乎,眾軍不知所措,故屢屢失利。如今有督辦軍務處,臣以為當賦予督辦軍務處更多職權,行使他國參謀總部之職能,領率全**隊厲兵秣馬,以待來日洗雪國恥。”

“眾卿,對楊愛卿所奏第一事可有見地奏呈?”

要命喲,那楊格第一奏就是天大的事兒,牽涉甚廣啊!督辦軍務處不撤銷,督辦軍務大臣掌管幕僚、軍令,那就是把軍國大事的建議權和軍令權都抓在手裡了,太后能夠絕對控制的軍機處和兵部則被架空。這一.皇帝真要向太后開戰了!

這麼一想,能夠躋身廟堂的四品以上官員們都脊背生寒,那些在殿外站班的四品及以下官員們聽到殿上傳言,也一個個的在初夏的清晨感覺寒意陣陣。伺候皇家這碗飯,從今以後不好端嘍!

“奴才有奏。”兵部尚書敬信出班叩拜道:“皇上,大清國列祖列宗早有規制軍國大事在內廷有軍機處,在外廷有兵部,在京城之外有駐防將軍和各地督撫,兩百年沿襲相傳,並無半分失漏之處。如此,又何須常設督辦軍務處,增加開銷不說,軍機處、督辦軍務處和兵部之間權責範圍又如何分割才為妥當?奴才以為,此事應當徵集王公貝勒和部、寺、院及各地督撫意見,擇善而行。”

“好,好,好一個並無半分失漏之處!”光緒怒極反笑,手裡拿著摺子指向敬信說:“那,敬信,明兒你就去遼東領軍打一場勝仗給朕看看!”

敬信哪有那個本事,又知皇帝本是主戰的,一個說不好又開戰如何?莫要把ji發皇帝開戰的罪名兜在自己腦袋上!

“奴才奴才,奴才知罪。”

“妄言!妄對!明日就去遼東視事,好生看看武毅先鋒軍,再看看你整理的神機營!狗奴才,一點兒也中用!朕昨兒就想打你板子的,今兒還敢亂吠妄言,跪安吧!”

敬信伏地不起,頻頻磕頭告饒:“皇上啊,奴才冤枉,不,奴才該死,可奴才是一片忠心吶!”光緒看也不看,手一揮,自有shi衛上前將敬信拖出大殿。

“王文錦。”

“臣在。”兵部shi郎王文錦應聲出班。

“訇署兵部事宜。”

“輒。”

“端郡王。”

“奴才在。”載漪目睹與自己一起整理神機營的宗室大臣敬信被拖出殿外,加上昨日神機營協領捱了板子,早已經是心懷惴惴,冷汗直冒了。此時故作鎮定的出班,向皇帝躬身作禮。

光緒能借故擠走敬信,卻不能拿端王開刀,這種事兒只能徐徐圖“著神機營立即抽調精銳三百,待恩賞之shi衛們回到京城後,合編會練兵法洋操,值守西苑。”

“輒。”

“何人對督辦軍務處常置之議有奏?”

敬信前車之鑑,誰還敢吭聲吶?再看看位列頭班的那個乾瘦背影,鬼子六都還沒出聲,事兒就辦成了這個樣子,看來如今千萬別在皇上面前跟戰事扯上邊。戰打輸了,賠款一萬萬兩,誰之過?肯定不是皇帝的過錯,而是朝堂上眾人輔弼不力的錯!

“諸位臣工,朕想問一問,誰人能說出遼東共有幾軍幾營兵力幾何啊?”

這.¨恐怕是個天大的難題喲!遼東各軍,有武毅先鋒軍者統轄舊制40多營兩萬精銳;有嵩武軍者目前僅餘三營1200餘官兵可戰。各軍統轄營頭多寡不一,經常調遣變幻,各營又有八隊、十隊甚至十六隊之別,有的營頭兩百多人,有的營頭七百多人。如今,能夠說出遼東諸軍大概數目字的恐怕只有周馥一人!得,身在朝堂決策軍國大事,卻連遼東兵力幾何都不知道,那還說個屁啊?!

光緒嚴厲的目光掃過殿上群臣,群臣一個個低頭避過皇帝的目光,生怕被皇帝點名回答這個註定要答錯治罪的問題。

太后在頤和園,對殿上的人來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只需三板斧砍下去,折了那些人的銳氣之後,下面的事兒就好辦了。

“楊愛卿,接著奏報。”

聽皇帝這麼一說,群臣大多都鬆了一口氣。

“臣請效法西洋強軍軍制,改大清國綠營、勇營、練軍為大清帝國國防軍陸軍,以武毅先鋒軍改稱第一師、武毅軍改稱第二師為標本,統一軍制員額、軍械、操法,逐次推廣各部整編,整編完成經考核通過後,授予統一之數目字番號,摒棄舊軍、舊營軍號、營號。再以京營挑選精銳整編為大清帝國皇家禁衛軍。各軍統歸督辦軍務處提調。”

大殿上的後黨們都已經打定主意,此時決不去觸黴頭,散了早朝再去海淀頤和園請聖母皇太后老佛爺的懿旨吧!

“既無人異議,著督辦軍務大臣、恭親王奕辦下去!”

“臣有三奏,請皇上挑選宗室近支親王、貝勒、貝子,朝廷部院重臣赴歐美諸國遊歷考察,師法西洋之長,以利歸來考定國事。”

第三奏,來是楊格和光緒在從西苑到太和殿早朝路上議定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考察西洋各國的政治、軍事、經濟體制,還要專門挑揀那些稍微年輕一些的“守舊派”,調虎離山也好,教育改造也罷。移民實邊和整編軍隊在進入關鍵時期的這段時間內,那些人不在國內搗亂最好,如果在西洋考察之後有所觸動,對太后一系的力量也是打擊。如此,太后的爪牙就少了一半,不復以前那般鋒利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