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欣剛剛回到王府就聽王府詹事順善稟報,步軍統領榮祿已經在外堂恭候多時了。*即,榮祿就在詹事的引領下,在奕欣最喜歡的起居之地樂道堂的書齋內參見了老恩主恭親王爺。
辛百政變時,如沒有恭王爺的賞識提攜,榮祿不可能年紀輕輕的就以工部員外郎轉戶部侍郎再為內務府總管大臣,從此出現在小皇帝和兩宮太后身前身後,平步青雲。先內務府總管大臣,後兼任步軍統領,再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只是當上工部部堂的榮祿沒有緊跟上恭王爺的步伐,在同治駕崩、新帝選立的大爭之中得罪了醇親王奕鑷和奕欣一系的軍機大臣寶碧和沈桂芬,在那場政潮中被加意籠絡奕鑷、
奕欣兄弟的太后老佛爺拋了出去,以病請辭,賦閒了好幾年。
賦閒在家的榮祿對朝廷、宮中之事尤為關注,他離開朝廷了,可朝廷的紛爭沒有結束,身在局外,他反而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了一些。請辭第三年,母后皇太后鈕枯祿氏以小恙微苛,一日即駕崩於鍾粹宮。
[鐵漢子] 博看 首發153 【恭王的價碼】
隨即,失去宮中支援的恭親王奕欣就在西太后和仇視洋務的滿族親貴及李鴻章的聯手打壓下倒臺從此,大清國的朝政大事由太后老佛爺一個人說了算。
如今,為了辦理洋務外交,說動列強調和清日戰爭,儘早達成和談,以免皇帝趁戰爭排程而攫取原本握在老佛爺手中的皇權,也避免湘軍因此坐大,打破朝廷與南洋、北洋的默契率衡之勢,恭王爺復出了卻沒了以前議政親王的煊赫,多了幾分沉寂多年後的滄桑和頹喪。
滄桑是真,頹喪是假!不過,榮祿看得清楚,恭王爺和皇帝聯手也不是老佛是的對手!
可今日朝議之事,榮祿還得揣著主子的授意前來拜見恭王爺,議定遼東諸軍大捷後加恩封賞祿宜。
“王爺今兒主子爺(光緒)一走您也走了,可軍機們、部堂們都吵翻了天,戶部、兵部嚨儀一事久無定論。有人說,劉制軍(劉坤一)乃是督辦東征軍務,主持對倭戰事,得先議定了對劉制軍的,才說別人。有人說,劉制軍在上月方才移駐山海關海城大捷乃是依帥主持,得從依帥、裕帥、長帥、吳撫帥論起。還有人說,此戰方略策劃、衝鋒陷陣皆是四品京堂楊統領,朝廷恩賞得以楊格和武毅先鋒軍為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時半會兒這部議、閣議是議不出結果吶。王爺,主子爺可有章程示下?”奕欣哪能猜不出榮祿是替老佛爺打探皇帝和自己口風而來。賞賜有功將佐,原本是一件極簡替的事兒。可在帝后相爭、恭王復出、湘淮暗鬥和李鴻章出洋的大背景下,頓時變成一件複雜之極,猶如亂麻一片的辣手事務。
[鐵漢子] 博看 首發153 【恭王的價碼】
一趁犒勞三軍,大賞功臣將武毅先鋒軍拉到皇帝這邊來,進一步削弱淮系勢力,是皇帝和功親王樂意看到的也巴不得快快插手其中、染指北洋。
老佛爺可以因為求和心切而遣李鴻章出洋和談,背可以想見的黑鍋卻不願意龐大的北求勢力就此落到皇帝或者湘軍手中。故而順應李鴻章之推薦,以王文韶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事務,目的就是先擋住湘系,再來擋皇帝。
守舊親貴們則巴不得犒勞三軍的事兒拖下去,也巴不得李鴻章早早的從北洋滾蛋,可是又不能不看老佛爺的眼色行事。如今,守舊勢力是愈發的式微了,也更緊的跟在老佛爺身後。他們的對策是先穩住北洋以免被湘系、皇帝染指,再相機拿下王文韶,推出一個代表人物出掌北洋,攫取北洋大權和大把的好處。北洋在守舊派手中,老佛爺會更安心,湘系會更老實,甚至可能對皇帝變卦,轉投老佛爺。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