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環亞的老闆以及股東們最恨的人是誰,在半個月之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現在,所有人心裡最恨的,就是李牧了。
但是為了賺錢,環亞還是必須要低下頭,找中間人來跟李牧斡旋,其目的無非就是希望李牧能夠給他們松個口子,畢竟牧野映象已經透過《殭屍先生》賺了那麼多錢,就當是補償一下環亞的損失,把《zbie-master》的使用權授權給環亞,或者環亞願意以一千萬港幣的價格從牧野映象手裡購買這個品牌名稱。
話傳到李牧耳朵裡的時候,李牧無一例外全部拒絕,他給的回覆非常強硬:“下次再找人傳話之前,先研究研究什麼叫契約精神。”
不是他存心要跟環亞過不去,而是生意場本身就是這樣,你做的交易、你賣掉的東西,就要認!這才是做生意的人該有的品質,現在看到自己賣掉的東西賺錢了,一邊想著立刻拍續集撈錢,一邊又想把版權一口氣都賣掉,來壓榨自己的空間,這也就罷了,現在又找人來做說客,想讓自己把自己捧紅的品牌低價處理給他們?怎麼可能呢?
這樣的騷操作,跟上輩子那些賣了房子,見房價上漲又賴掉合同、搶回房子的無賴有什麼區別?李牧上輩子可沒少看這樣的新聞,房主把房子賣給了購房者,簽了合同、付了全款,房價忽然暴漲,房主心裡難受極了,帶著一大幫人殺回自己的房子,死活都要收回房子、廢除合約,哪有這樣的道理?
更何況,李牧接手這套二手房的時候,這可是一座荒廢了18年、幾乎一文不值的老房子,李牧花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去把它裡裡外外裝修一新,你現在想買回去,憑什麼?
這樣的爛事兒遇到弱者沒準就讓他們得逞了,但是遇見李牧,對不起,誰的面子都不會給!
好萊塢的電影公司一見如此,紛紛放棄了從環亞手裡購買《殭屍先生》版權的想法,轉而跟牧野印象溝通,希望能夠從牧野映象手裡購買《zbie-master》的版權,但李牧無一例外的全部婉拒,他有開發“zbie-master”這個ip的想法,不準備直接把它賣掉變現。
拒絕了環亞,又拒絕了好萊塢之後,李牧通知牧野映象的負責人,開始跟全球各地區洽談《zbie-master》的發行權。
畢竟自己從環亞手裡買來的是除了香港一個地區之外的全球發行權,現在《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熱度很高,這部電影熱度也很高,世界各地的影片發行商都希望能夠在自己所在的國家或地區代理這部電影,北美票房這麼高,這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與熱情。
李牧決定開放合作,但要求也很明確,首先是要找各國家與地區最有實力的發行商,其次,發行商一定要保障排片量,為此,李牧還是可以將10-20%的票房收益讓利給院線方。
……
當《zbie-master》的票房在北美衝擊三億美元票房的時候,牧野科技的技術大拿方旭東給了李牧一個巨大的驚喜,李牧之前囑咐他帶隊研發的yytunes,已經開發完成了!
李牧得到這個訊息,立刻將核心管理層召集到一起開會,由方旭東來向所有人演示這款軟體的產品設計。
yytunes是這款軟體在所有非中文版裡的名字,而它在中文版裡的名字叫做:yy音樂。
這款軟體雖然是由方旭東帶隊開發的,但整個產品的思路完全根據李牧的要求來打造,可以說,李牧是這款軟體的產品經理。
yytunes是這短時間來,牧野科技的高保密專案,與這款軟體同為高保密專案的,還有二代mango-me的開發與生產,之所以把這兩個專案列為高保密級別,是因為李牧意在用這款軟體和第二代mango-me,衝擊蘋果公司目前靠itunes以及ipod組成的音樂軟硬體產業鏈。
眼下的蘋果公司還沒有iphone這樣的吸金怪獸,事實上,蘋果公司才剛從泥沼中走出不久,眼下itunes以及ipod組成的產業鏈就是他們最大的營收來源。
李牧知道,如果自己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開發ios智慧手機作業系統、開發iphone,自己未必能夠趕得上蘋果在歷史上的步伐,如果自己沒有絕對的把握乾的過iphone,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把蘋果搞殘。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原本會成為大師級足球運動員的人,在十歲之前雙腿被打斷過一次,那麼他就算還能站起來,也很難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就算能,也絕對成不了大師級,而李牧現在要做的,就是先用yytunes,搭配二代mango-me,先把蘋果的腿砸斷,確保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沒有能力去開發ios和iphone,如果砸斷一次還不行,就砸兩次、三次,總之,決不能放任他繼續發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牧在yytunes的產品設計上投入了諸多的心思。
yytunes本身集成了音樂線上試聽、音樂購買以及下載等基礎功能,在這個基礎上,還增加了李牧設計的歌曲評論、使用者自建專輯並分享好友的互動體系。
前者是目前蘋果itunes的基本功能,後者是李牧融合了後世網易雲音樂,而增加的音樂社交版塊。
網易雲音樂在大量音樂類app中,有著非常好的使用者口碑以及使用者規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產品本身的卓越設計,例如網易熱門歌曲下的評論金句頻出,大量網友甚至專門為了看其他網友對自己喜歡的音樂的評論,而專門下載了網易雲音樂,而網易的使用者自建專輯體系也非常有意思,它創造了大量音樂領域的“kol”,key-opinion-leade,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是個非常牛逼的存在,他們對其他使用者的影響力之強,超乎想象,例如,男性使用者永遠想象不到,一個在微博教別人穿衣搭衣的網紅,開一個賣衣服的淘寶店一年能賺幾千萬甚至上億;一個在微博以及微影片平臺教別人化妝的網紅,一年光收化妝品企業的廣告費就可能賺八位數;一個喜歡自拍的網紅,幫自拍app做一次產品推廣,可能就會獲得幾十萬甚至百萬級別的廣告費。
男性使用者在遊戲領域、外設領域、汽車領域其實也有大量自己推崇的意見領袖,就拿汽車來說,各類汽車自媒體人多如牛毛,某震、某8號、某老鼠……這些都是汽車領域的意見領袖,假設一個車評人有200萬粉絲,他做一個10-15萬家用轎車橫評,然後在其中巧妙的推廣某品牌下的某款車,有可能就會給這輛車帶來數千甚至過萬輛的銷量。
這一點都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網際網路領域切實存在的意見領袖營銷,而且到處都是!
比如你正好想買輛車,而且是一輛10-15萬的車,你自己研究了很久,但每個品牌都有這個價位的產品,而且這些產品各有優劣,怎麼選擇呢?你一下陷入了選擇困難。
有人說要看品牌,合資車更有品牌力,也有人說國產車價效比最高,更有人說買車要看三大件;
有人說渦輪增壓容易壞保養貴,也有人說自然吸氣動力弱油耗高;
有人告訴你馬自達的創馳藍天很牛逼,也有人說那東西純粹就是瞎扯淡;
有人說無級變速最省油,也有人說無級變速最容易壞;
還有人忽悠你,說法系車的後排非獨立懸掛,調教的比獨立懸掛還牛逼,這種屁話基本上等於說法國養的驢要比馬跑的快……
當你被各路資訊轟炸到猶豫不決的時候,你一直比較關注也比較信賴的車評人xx忽然做了這樣一檔節目,他在節目裡評測了8款這個價位的產品,這裡面的每一款你都研究過也糾結過,而且你也知道,自己要買車,就肯定是從這八款裡面選一個,於是你心裡原本僵持不下的天平,在你不知不覺間就做好了傾斜的準備,你關注的車評人推薦哪一輛,就有可能影響你最終的判斷。
而他在節目裡瞎測了一大堆、廢話了一大堆、忽悠了一大堆,最後告訴你某品牌的某款車在這八款車裡面價效比最高,於是你所有的掙扎猶豫糾結都一掃而空,當即一拍大腿:“好,就買它了。”
於是你拿著錢去4s店訂車提車,美滋滋的覺得意見領袖就是他媽靠譜,但其實你不知道的是,他評那八輛車的節目經費,就是你買的這個品牌廠家提供的,而且還偷偷給了他三百萬廣告費……
正是因為這些意見領袖對使用者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可以將使用者轉化成自己的粉絲以及效仿者,所以他們對平臺的意義也非常大,對平臺整體有著很強的促進作用,這也是李牧要打造“意見領袖”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網路還沒有開始孕育“意見領袖”,所以李牧準備先從音樂上開始這個嘗試。
在yytunes裡,意見領袖的孕育路線是:先透過精品評論吸引使用者關注,然後透過分享自己的歌單專輯,來獲取其他使用者的追隨,除此之外,也可以透過yy空間進行分享,來吸引自己的好友關注。
在網易雲音樂裡,一個走心的樂評,可能會收到幾萬個點贊,收穫幾萬個關注,這樣一來,關注他的使用者就可以看到他都在聽什麼樣的歌曲,在聽歌方面,其實有很多使用者常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所以“停滯不前”,就是一開啟聽歌app,就是翻來覆去那幾個人、幾十或者上百首歌,然後一聽就是很多年,極少更新曲庫,極少瞭解其他歌手的其他歌曲,對於這樣的使用者,如何讓他多聽一些其他人的音樂,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如果是被動洗腦的話,給使用者推廣內容的成本太高,因為首先要做到一首歌鋪天蓋地到處都是,才能給使用者洗腦,比如《老鼠愛大米》這樣的口水歌,但是,火到這種程度的現象級口水歌一年才能出幾個?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給這樣“停滯不前”的使用者,推他關注的人在聽的、而他沒有聽過的歌曲。
舉個例子,a是個民謠愛好者,常年聽李志、宋冬野、趙雷、趙照的歌曲,正常情況下,他能連續幾年都只主動聽這幾個人,而恰好他有一次在李志一首歌的評論中,發現了b的一個精品評論,他覺得b評論的東西直擊自己的心靈、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或者說出了自己沒有參悟到的一層內涵,於是他關注了這個人,內心深處本能對這個人有一定的好感和佩服,這是一切的大前提。
而b這個人,雖然也比較喜歡民謠,但是他聽的歌曲,跟a有一定的重疊,也有一定的差異,比如,他常年聽的是李志、宋冬野、趙雷、萬曉利以及朴樹。
由於a關注了b,所以平臺會有一個自動演算法,自動匹配a和b的喜好,計算出兩人之間重疊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喜好。
演算法出來的結果是:a與b都喜歡李志、宋冬野、趙雷,分別喜歡趙照、萬曉利,以及朴樹。
而因為是a關注了b,所以,b就是a的意見領袖,於是演算法第一個前提是預設向a推薦b的喜好,而不是向b推薦a的喜好;而第二個前提,是演算法不會向a推薦b與他一樣的喜好,而是向a推薦b與他不一樣的喜好。
基於這兩個前提,演算法會告訴a,你關注的b,聽了萬曉利以及朴樹的歌,因為這是a沒聽過的。
a常年是一個“停滯不前”的使用者,但是,當他透過評論,在內心裡把b當成自己的意見領袖之後,這套演算法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他一個訊息:別總是聽你自己聽的那些東西了,來聽聽你崇拜的b平時都聽哪些你不知道的歌曲吧。
a覺得,b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寫的樂評一陣見血,一看就是非常有眼光而且有深度的老手,b既然在聽朴樹的《生如夏花》,那這首歌應該不錯,不妨聽聽看。
於是,意見領袖b,在無形之中,將朴樹的一首歌推薦給了a,而a也從一個常年“停滯不前”的使用者,開始向前邁出一步。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於是a就在意見領袖的帶領下,從“停滯不前”,到“跑步前進”……
而打造意見領袖的過程,李牧則充分利用了使用者的虛榮心理,比如,當用戶發現自己偶然的評論得到其他使用者的點贊、回覆甚至關注之後,他會有動力更用心去更多的歌下面寫更多走心的評論,而當他發現,自己已經有了幾百、幾千、幾萬粉絲的時候,他自己就會主動去扛起“意見領袖”的大旗。
到時候系統只需要給他一個提示:“快給您的一萬五千名粉絲推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