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5章 躍躍欲試(1/2)

作者:志鳥村
 不管是分屍案,焚屍案,或者白骨案,凡是用到法醫人類學的,查詢屍源都是破案的關鍵。

也就是關鍵的“他是誰”的問題,是解決此類案件的基礎。

普通的基層法醫,就跟基層醫院的醫生一樣,基本都是依靠儀器裝置來做鑑定的。

當然,高階的法醫也不是第一時間就起鍋燒水的。

正常來說,DNA走一遍,指紋試著取一下,要是都沒有,就找有沒有特殊標誌如指紋,醫療標誌如鋼板鋼釘等。

如果有法醫可以傳授相關經驗的話,一般認為,普通人在正規打醫院打鋼釘是最有效的身份證明。

鋼釘的傷害小,隱蔽性也強,被人殺死以後,法醫隨便找找就能找到標記,而兇手因為缺少裝置,又有骨肉隔著,容易忽略。

而鋼板和假體的問題是一樣,隱蔽性差了點,做的手術也比較大。

紋身或者疤痕的隱蔽性就更差了,兇手認真一點的,估計都會單獨剜下來。而且,他們都不能用於正向的搜尋。

牙齒記錄在美國很好用,在國內效果一般,也是因為沒有統一的資料庫,無法正向搜尋。

所以,在國內,牙齒記錄可以用來做確認,但想透過牙齒來找人,達成他是誰的任務,還是比較難的。

倒是頭部的鋼板通常是有編號的,也不容易被發現,運氣好的話,還可以抵擋殺手的一次鈍器攻擊。

風險在於腦袋容易被人整個端走,就像是被發現的第一具散落的屍體那樣,顱骨怎麼找都找不到,多半是被兇手單獨處理了。

——分屍者總是喜歡單獨處理腦袋,有些還經常埋在自己家裡,像是一種東西方通用的魔怔似的。

總體來說,基層法醫在屍源鑑定方面,主要就是這三板斧。

再要額外加一招的話,還就是屍體身邊的東西了。

死者生前穿著的衣物,使用的物件,還有現在,就是跟死者一起傾倒的垃圾。

若是以現案的標準來看,這些垃圾的價值就很小了。

但對於積案來說,小的可憐的資訊,也是資訊。

首先被江遠扒拉出來的,是一些包裝袋和飲料瓶。

王瀾道:“我來記時間好了。”

“好。”江遠將這些容易有時間標註的垃圾堆給了王瀾。

與此同時,他還分離出了一些有機物,並將一些還能分辨的東西,比如魚骨頭,豬骨頭之類的,放到了一邊。

理論上,若是有未烹飪的骨頭,還有可能提取出DNA的。至於有什麼用,那就看情況了,最起碼,DNA是一對一的證據,精確性也高,還是很有價值的。

除了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一些溼垃圾以外,一些紡織物和紙張,也被江遠額外的分離了出來。

這些東西同樣可以用來證明屍體的來源。不一定是時間的,也許是地點的。

若是能夠確定哪幾件衣服,或者紙張是來自於哪個垃圾桶的,那再尋找周圍的失蹤者或死者,也是會變的容易的。

當然,所有這些前提,是垃圾與屍體是一波來的。

如果不是的話……

那就只能繼續去分析屍體了。法醫人類學yyds!

圍在跟前的法醫們,平日裡也會做類似於江遠這樣的活計,但看江遠做的又快又好,分類也是特別清晰,就像是常年做垃圾分類的老手一樣,眾人自然而然的就打起了輔助。

反正就是分類垃圾的事,誰也不想搶這個活。

至於具體怎麼解析垃圾,每個人也都有些自己的心得。

事實上,大部分的法醫都會有一點屍體以外的擅長點。

比如說,大部分的法醫都會有點時尚敏感性。因為你得寫報告,而報告裡,得詳細的描述屍體的穿衣打扮。

那轄區裡死的人,除了有穿著樸素的勞動人民,也有穿著時尚的勞動人民。什麼深色圓領披肩無袖收腰連帽包臀裙之類的。

只要時尚人士死的夠多,再直的法醫都能變成時尚小達人。

可以想見,巴黎和米蘭的法醫們,在時尚方面的見解一定是不弱的。

若是做的夠久的話,說不定還能寫點時尚死亡考之類的著作。

牛法醫則是非常擅長分析紙張的。

用擅長一詞還不是很準確,準確的描述應當是,他對紙張的型別和準備特別熟悉。

牛法醫尤其熟悉的是生活用紙,也就是紙巾、抽紙、面巾紙、廁紙這一類的。

這主要是他曾經在一片治安較弱,產業結構格外偏向線下娛樂業的區域裡工作,常年從廢紙簍裡撈紙巾,檢驗精斑什麼的。

做的多了,是GB/T 20808-2011的紙巾紙,還是GB/T 20810-2018的衛生紙,瞅一眼就知道。

常見的材質,譬如原生木漿、原生漿、純木漿和混合漿,又或者是比較特殊的竹漿之類的,也都是很容易分辨。

一些常見的品牌,牛法醫摸一摸,嗅一嗅,也能分辨出不少。

當然,作為不可避免的衍生知識,牛法醫也能根據米青液的味道,分辨出相當的資訊。

像是坊間流傳的石楠花,或者栗子花的味道,從法醫的角度來說,就偏於淺薄了。

且不說這兩種花都不常見,說了就跟沒說一樣,現實的情況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狀態下,米青液的味道也是不同的。

比如說沒味道的,這種屬於前列腺功能受損的。

味道格外濃重的,有可能是好久沒做的。

腥臭味可能是炎症造成的。

麝香味或魚腥味也是常見的,大機率是飲食問題。

要用常見的物品來形容它的味道,法國香水大概會更恰當一些,尤其是濃度偏高的時候,許多法國香水中,都有類似的味型。

這會兒,牛法醫就主動站到了紙堆跟前。

大家都是在本地做很多年的法醫了,互相之間也有一定的熟悉度,某些法醫有特定擅長的東西,與需要的還會請教。

自然不會有人跟牛法醫爭紙權。

最引起江遠重視的,則是幾個小首飾。

不是多麼值錢的首飾,看材質的話,大機率是銅或玻璃,或者琉璃之類的,總共是一對耳環,一串項鍊和一隻戒指。

以江遠剛剛翻找垃圾的經驗,這波垃圾的擁有者們,消費模式是偏於保守的。

比如吃的魚骨頭,是帶魚的骨頭,穿的衣服的材質也以化纖和棉為主,而從零食和飲料的包裝袋來看,價格都不是很高,且有很多都是不知名的小廠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成套丟棄的飾品,就略顯突兀了。

當然,也有可能跟此案無關,但江遠還是更多的給予了關注。略作檢查以後,就用物證袋給裝了起來。

幾名法醫在現場,差不多分類了兩噸左右的垃圾,花費了幾個小時的時間。

另一邊的挖掘也是進展迅速,將礦洞重新掘進了近10米。

這時候的光線條件已經很差了,大家將感覺有點用的東西,匆匆運到了礦洞頂,差不多就算是結束了今天的挖掘。

礦洞已經挖的相當深了,再做夜班的挖掘,危險性就過大了。

現場的情況是徐泰寧掌握的,江遠去報告了一聲,就道:“我晚上準備去清河市,看看屍體的情況。”

徐泰寧有點欣賞的點點頭。

他今天就站在礦洞頂,看著下方的工作。畢竟,不管周邊的搜尋有多複雜,最終還是為了得到線索的。

屍體是目前來說,能夠帶來線索最多的“證物”了。

而江遠的工作態度和能力,也都落在了徐泰寧的眼中。

比起他合作過的其他法醫,徐泰寧看到的是更多的優點和更強的體力,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優秀了。

當然,這些話,徐泰寧都是不會說出來的,只是和煦的點點頭,道:“你自己也注意身體,不要累壞掉了。”

“是。”江遠不知道是否聽出來的樣子,得到了允許,立即就跟著車下山了。

從紫峰鎮到清河市,也得兩個小時。

路上睡一覺,再到清河市的殯儀館,下車以後,一時間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覺。

挖掘機的聲音沒有了,無處不在的嗡嗡的說話聲沒有了,焦躁的情緒,也彷彿被殯儀館的寧靜撫平了。

鼻尖,是略帶煙火氣的山野的味道,還有清新的松樹的香味,黃紙的焦味。

遠處悄然行進的死者的家屬,大家各自用不同的習俗,祭奠著死者,唯獨安靜和沉默,是通用的標準。

江遠突然覺得渾身舒適,就好像沐浴在溫泉中一樣,身體的疲勞都在被消除。

“走吧,早點看完屍體,早點回去休息。”牛法醫跳下車。

他今天也是累壞了,跟著江遠出來,與其說是過來看屍體解剖,不如說是送過來休息的。

因為徐泰寧的原因,清河市這邊已有省廳來的法醫專家來幫忙了。如牛法醫等人在內,都沒有親自解剖的意願了。

江遠有LV3的法醫人類學,亦是省級專家的水平,自覺會有助力,才堅持過來看。

解剖室。

氣味充斥於鼻腔,換氣扇拼命的轉動也無用。

頭兩具屍體已經在解剖臺上擺了起來。

散碎的肢體,儘可能的拼湊起來,但還是看著像是壞掉的玩具一樣。

但是,想到到他們生前為人這種事,胃酸就容易湧動。

江遠換好了白大褂,入內,目光先就落在了屍蠟化的屍體上。

屍蠟化的屍體,通常只在水中,或者溼潤的泥土裡出現。如果泥土太乾燥,就會形成木乃伊式的乾屍。

兩者都屬於儲存類的屍體,比起最終的森森白骨,似乎多了一些皮肉的感覺。

但真正看到屍體,才會覺得,白骨化的屍體是更友好的。

而屍蠟化的屍體,或者乾屍,其實都適合用布條裹起來的。

屍蠟,顧名思義,就是屍體的部分變的像蠟一樣。

變化的主要就是屍體的脂肪組織。從四肢,臉部和臀部開始變化起來。

但是,跟蠟像館的蠟像比起來,屍蠟常見的灰白色,恐怖指數要高的多。

換個角度,看過屍蠟再看蠟像館的蠟像,恐怖指數再創新高。

“翟法醫。”牛法醫先是跟省廳來的法醫專家打招呼。

翟法醫是個面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