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6章 留守(上)

作者:蟹的心
第286章 留守(上)

能站在這個廳堂裡的,除了一個杜時升,其餘的個個都是徒單鎰的心腹。

眾人皆知,數月前徒單鎰一手翻覆局勢,將寶座上的皇帝換了人。眾人也都知道,新皇帝完顏珣的才能,確實遠勝過此前那一位庸人,可面臨當前的嚴峻形勢,新皇帝的做法,卻有極不妥當的地方。

最簡單的一條,新帝上臺,正逢蒙古軍南下,那麼所有人對皇帝的期待,無非是激勵諸軍,選將授權,與敵惡戰,在中都城下穩住堂堂大國的威風。

先把檯面上的事情做好了,把新帝即位以後的外部局勢穩住了,然後你要從重臣手裡收權,要在大政上頭有所伸張,乃至在對蒙古軍的策略上有什麼想法,這都正常。身為皇帝,只消威望到了,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

畢竟京中的近支宗室凋零,重臣們就算想另起爐灶,也沒有合適的。皇帝和群臣之間,完全可以緊密合作,各取所需。

可皇帝的做法,卻偏偏是反過來的。

蒙古軍的威脅近在眼前,他本該選將練兵,授以全權,實際上卻把精力放在權衡領兵諸將的地位,以權術手段迫使諸將彼此牽制。

當日他即位的時候,有推舉之功的武將有郭寧、術虎高琪、僕散端、僕散安貞、張柔、苗道潤等十餘人。這其中,郭寧隨即領兵出外不算,其餘眾人,各有所長,皆非無能之輩。

術虎高琪是宿將,領有原本縉山行省的餘部,兵力最強;僕散端資歷最深,兼得軍政之長;僕散安貞英銳有為,是女真貴胄們一致看好的新秀;張柔和苗道潤,則一頭跟緊皇帝,一頭籠絡河北豪傑。

這幾人,無論皇帝看好誰,想重用誰,不說打退蒙古軍,至少穩定中都周邊形勢沒有問題。

可皇帝約莫是缺乏了點安全感。他看上去對一個個將領親厚無比,實際上卻又並不真的託以心腹之任,短短數月間,便重新拔擢了完顏承暉、完顏弼、烏古論慶壽等十餘人,皆為方面之將,彼此更無統屬,諸事皆統於皇帝。

皇帝本人難道是宿將、名將?當然不是。

他有能力指揮諸軍,正面對抗蒙古軍麼?當然沒有。

中都周邊的戰局,在皇帝的操控下,可謂從稀爛走向更稀爛。自從北京留守、老將烏古孫兀屯在涿州戰敗,朝廷在西山的軍事據點也遭蒙古軍強力拔除,由此失去了西、北兩面的屏障。

可皇帝仍在不斷地封官許願,拆分軍權,以至於旬月間中都城裡自都統至謀克,不啻萬餘,人人腰間都掛著金銀牌符。然而人人都不敢、也不能出城與敵一戰。

到了此刻,蒙古遊騎已經大搖大擺地巡行中都城外,以至城中樵採艱難,農田荒蕪,漕運斷絕。軍事形勢已經惡劣到了極點,中都的糧價已經翻了五十倍,城中開始有百姓易子而食了!

這時候,大金國的皇帝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他說,一來中都缺糧,百萬軍民已經難以支撐;二來因為中都與周邊各地隔絕,導致中樞對地方的掌控能力不斷下滑……要不,咱們向蒙古乞和吧?乞和成功以後,我就帶著大家躲到南京開封府去,不在中都受苦啦!

怎麼樣?各位覺得,我這個想法如何?

此話一出,朝中真有人歡喜讚歎。

可包括徒單鎰在內的、較有眼光的重臣,無不暴怒。

今日聽到徒單鎰轉述的在場眾人,也都個個覺得荒唐。

乞和、遷都這兩件事,尋常的小臣可以談談。朝廷重臣執此意見,以備萬一時有所轉圜,也不是不可以。但大金國的皇帝怎麼能公然提出這樣的主張?

大金國建國的基本,不是修己文德、遠人來朝,而是實實在在的武威。大金國的皇帝,更必須保證己方的武威不墜。何況山東那邊,已經打過勝仗了,明擺著,蒙古人也是會輸的!

國都不動,鑾輅不動,大金國的武威就還在,域中之主的體統就還在。哪怕眼前的局勢再艱難,只消蒙古人稍退,朝廷總能緩過氣,騰出手,總有重新收拾地方的可能。

可如果皇帝都不敢待在中都城了,遼東、河北、山西的大片疆土上,無數官員將士會怎麼想?皇帝都怕了,官員將士們難道反而不怕?皇帝都跑了,官員將士們哪還會戰鬥?

這是明擺著的,皇帝一動,大金國的疆域內千千萬萬的人心就跟著散了!

漢兒的史書上,倒確實記載過不少避敵遷都的王朝。比如此時的南朝宋國,就是中原易手後,九王趙構渡江建立的。

那是因為趙宋在江南尚有廣大疆域,億兆子民,就算丟了北方半壁江山,猶不失為大國!

大金如果丟了東北、河北等地,還剩下什麼?對了,山東地界現有楊安兒造反,那個沒造反的郭寧,也沒安好心!

更不消說南面的宋國、西面的夏國,他們會作何反應?那後繼的可怕情形,簡直叫人不敢想!

退一萬步來講,皇帝本人怯敵避戰,這算什麼?

諸多文武冒著那麼大的風險換了新皇帝上臺,就是為了讓你作出這樣的決定?這事情完顏永濟不會幹嗎?便是往皇帝御座上放一個傻子,他也會幹!

非得你完顏珣出面嗎?

這樣的情形,使得徒單鎰整夜整夜地睡不著。

徒單鎰並非因此懷疑自己的眼光,也不是因此自責。這位皇帝的上臺,是滿朝文武對前代皇帝完顏永濟失去信心的結果,是徒單鎰和完顏綱這對政敵共同選擇的結果。

他的政治手段和權術,至少符合一個帝王的最低標準。

可悲的地方在於,徒單鎰沒有想到,完顏珣會軟弱怯敵到這種地步;可悲的是,就是這樣的完顏珣,已經是國朝近支宗室裡最出色之人了,在完顏珣登基前殺死的越王永功、夔王永升、霍王從彝等人,還要蠢。

那麼,該怎麼辦?

大金朝的皇帝,就應該據守中都,與蒙古軍鏖戰到底,可是,怎樣才能阻止皇帝的荒唐企圖?

在場所有人都知道了徒單鎰堅定不移的反對態度,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著徒單鎰說出扭轉局勢的辦法。

有很多人俯首等候著,忍不住再去看杜時升。

難道定海軍又要入中都?難道又要換皇帝?難道數月前中都的那場大屠殺,還要再來一次?這怕是不合適吧?蒙古軍就在眼前,中都若再內亂,只怕城池就要丟了!有人遲疑著,想要出列對徒單鎰說什麼,卻又不敢。

只聽徒單鎰緩緩地道:

“皇帝想去南京開封府,也是理所應當之事。畢竟南京富庶,人丁繁茂,又有華麗宮室。據此雄城南阻長淮,北拒大河,西扼潼關以自守,也足以得一時的安穩……這是如今大金疆域中,唯一一塊安穩所在,除此以外,絕無皇帝可以落腳的地方。所以,我們只要阻止皇帝去往南京,也就同時阻止了皇帝離開中都。”

終於有人忍不住問道:“怎麼阻止?”

“我會告訴皇帝,贊同他南遷的主張,但因為蒙古軍隔絕南北漕運,車駕不通,所以就算要啟程,無論如何也要到明年夏秋時分。而在皇帝啟程之前,為了保障南京地方平靖,皇帝應派出一位宗王先行出發,出鎮南京留守司。”

“這麼做的意義何在?”

有人當即發問,也有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皇帝性頗猜忌多變,很快就會反悔,但他會發現,有司已經火急通過了詔書,並及諸位掌握南京路軍政實權的任命。而這位宗王,還有伱們,則需要立即出發,搶在皇帝阻止之前,經由海路去往開封府。這條路線,我已經安排好了,進之先生代表萊州定海軍,重玄子道長代表全真教,會全程陪同,保障你們沿途的安全。”

說到這裡,徒單鎰急促的呼吸了幾下,明顯有些疲憊了。

杜時升適時起身,向在場眾人行禮致意,而重玄子則拿了滾燙的溼布巾來,替徒單鎰擦臉提神。

過了好一會兒,徒單鎰緩過身來,繼續道:“皇帝自即位以來,常恐權柄下移,最怕的,就是我們這些重臣瞞著他操縱朝政。你們這一去,他必定會疑慮異常。而這一點,正好被我們所利用。在召回這位宗王之前,他絕不會離開中都,更不會踏進南京開封府半步。”

“可是,皇帝想要召回出鎮地方的宗王,難道很難麼?”

“皇帝要下詔書,不難。可是,要下一份召回你們的詔書,很難。中都城裡的重臣們,有的是辦法阻止他。”徒單鎰輕笑了一聲,慢吞吞地道:“何況,就算有詔書來,你們身在南京開封府,便如海闊天高,無須理會這種亂命。”

“什麼?”

堂上一時譁然。

聽到這裡,大家都明白徒單鎰的意思了,這哪是利用皇帝的猜忌性子?分明是要眾人輔保一位宗王,在南京開封府另立一個小朝廷。這就等於是朝中群臣攜手,把皇帝想走的路提前走了,迫使皇帝無路可走!

這個主意,等若徹底斬斷了皇帝動搖的可能。既然不能去往南京,皇帝哪怕再怎麼不情願,也只有駐在中都大興府,和蒙古人糾纏到底!

徒單鎰真不愧是一手廢立皇帝的當代頭號權臣,這真不愧是他能想出的主意!

這主意一旦執行。皇帝和徒單鎰之間,可就徹底撕破臉了,而中都和南京開封府的關係,又會變得複雜異常。

這主意,對皇帝夠狠,對徒單鎰自己夠狠,對此刻響應徒單鎰號召來此的文武官員們更狠!

但在場官員們全都是人精,他們又隨即想到,這個主意如果執行下去了,某種時候,或者又會帶來豐厚到無以言表的利益?

如今的時局……可不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堂下稍稍騷動,隨即恢復安靜,只有數十道眼神掃來掃去。

兩名文官首領蒙古綱和田琢對視一眼,田琢做了個伸手相請的姿勢。

蒙古綱出列躬身:“徒單丞相,我有件心事,若不問個清楚,心中不定。”

徒單鎰眯著眼:“你只管說來。”

“如今朝廷宗室凋零,我不知道,丞相所說的這位宗王是誰;更不知道,這位宗王信不信我們,而我們,能否信得過這位宗王。”

徒單鎰用枯瘦的手拍了拍榻上的柔軟被子,哈哈笑了起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