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的觀察和判斷並沒有錯。
這樣一支軍隊忽然出現在開封,體現了凌駕於同時代任何政權的動員能力,也體現了超乎旁人想象的人力素質。
軍隊是由蔡州鎮南軍節度使燕寧轉戰陳州、亳州等地糾合起來的。藉著蒙古軍各部的注意力被郭阿鄰、劉然等部吸引住的機會,各部集結主要在杞縣周邊完成,藉助了當年郭寧攻入中原時立下的幾個舊營寨。
在此過程中,舉凡糧食調集、武器配給、行軍路線選擇等等,俱都艱難,為此付出的損耗,幾乎是正常情況下的十倍。在如此艱難局勢下,他們還實現了驚人的行軍速度。
大周向來重視長途行軍拉練,雖然軍隊裡騎兵比例極高,而且還有大量騎馬步兵和車兵的存在,但為了鍛鍊體能和意志力,長途拉練一直是訓練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新兵、老卒、軍官,誰也逃不掉這苦頭。
極限狀況下,大周的普通正軍要求做到負重二三十斤,一日奔行百里。某些精兵的標準更高,不止負重更多,而且要在負重強行軍之後,完成一次戰鬥演練。
但眼前這支軍隊,主要的成員是工匠,不是武人!
幾個、十幾個工匠從業於某個小作坊的時候,他們本質上和農夫並沒有區別。但幾百個、幾千個,甚至更多的礦工、鐵匠、木匠呢?當他們在成片、成叢集的工場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嬗變為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階層。
一群臨時糾合的工匠組成軍隊,能在十天裡持續戰鬥,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大舉集結,然後行軍九十里直取開封,說明除了戰陣搏殺的武藝以外,工匠的體力、韌勁、服從性和戰鬥意志,幾乎天然地接近於武人的水平。在大規模戰役中,這幾項因素比武藝更加重要!
由此看來,工匠之於農夫的優越性,幾乎趕得上牧人之於農夫。而工匠和牧人組成的軍隊孰優孰劣?這個問題,此前從不存在,但今天將會有個答案了。
大規模的軍陣在前進過程中變得嚴密,腳步聲變得越來越齊整,像是滾雷轟鳴不休。
他們並不顧忌蒙古人穿插遊斗的戰術,因為他們非常確信,整個中原處處皆如沸騰的岩漿。蒙古式的殺戮造成了這樣的局面,結果就是,蒙古軍自己造就了束縛自己的天羅地網,無論到了哪裡,都會被岩漿燙得皮焦肉爛。
他們也不在乎蒙古軍的騎兵衝擊。因為局勢明擺著,現在多方受敵的是蒙古人,而非漢人。蒙古人根本不可能傾盡全力對抗南面的大軍。而這支軍隊的規模又太龐大了,一旦短時間解決不了,蒙古人恐怕就得指望長生天出面幫忙。
來啊,來啊!
許多將士們咬牙切齒。他們等著蒙古軍來。他們相信蒙古人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按照周軍預設的節奏來攻打,然後陷入泥潭。
“別上當。”
拖雷厲聲喝止了身邊好幾命躍躍欲試的拔都兒:“我們先幹掉後面那一撥。”
己方的主動權喪失得太快,而敵人又忽然聚集得太多。眼前的局勢,有太多讓人難以索解的地方。但拖雷不會猶豫,他不會耗費時間精力,去試圖解決無解的難題。他只知道,在戰場上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如敵人所願。
所以拖雷立刻決定,首先擊破開封城裡持續湧出的軍隊。
這支軍隊從開封城的幾座城門裡同時往外湧,同時城牆上還不斷施放著砰砰巨響的武器,不斷給蒙古軍放血。拖雷明白,過去十天裡,開封守軍始終龜縮不動,是在做準備。現在守軍出擊,顯然自認為準備完成了,可以和友軍一起,投入到對蒙古軍的決戰裡。
對此,蒙古人自然感覺不痛快。
多年征戰的經驗,使他們知道任何武器都有射程的限制,只要遠離城牆,就不會再受到火藥武器的襲擊。於是他們後退再後退,坐視著開封城的守軍一隊隊出城。
好在機會也在其中。
城牆是守軍的依仗,也是阻礙。當守軍主動離開烏龜殼,把脖頸子伸到老長的時候,正好揮刀。
拖雷伸出手,對著逐漸成型的軍陣比劃了一個橫切的動作:“別管其餘各部。先試一試郭仲元的本事,你們吃掉最前頭這塊,然後立即回來。”
對這位大周的南京留守,拖雷不敢有任何輕視。此時派出襲擊的,是從兩個精銳千人隊裡抽調出的五百騎兵,個個都是十里挑一的好手。
這些蒙古騎兵們十幾年來征戰不休,對任何敵人都抱著藐視的心態,而且兇悍而性子一上來,根本就無懼生死。
五百名騎兵分成左右兩路,一路從正面掩襲,另一路則稍稍拖後,依靠前隊激起的煙塵往斜側飛馳而出。在此起彼伏的哨聲中,騎兵們擴張開隊伍就像被風吹散的烏雲,向目標罩去。
拖雷的主力再落後一些。他希望前隊五百騎能殲滅敵軍的一部,至少也挫動敵軍陣腳。然後他就可以根據敵軍的動向找到薄弱點,用大量騎兵針對這個薄弱點進行佯攻、迂迴、包抄,最後突破並摧毀。
在整個中原的廣大尺度上,蒙古軍各部遭到牽制,難以大進大退地自如行動。但在單一的戰場,騎兵的速度優勢依然在,面對主力被抽調之後,剩餘以步卒和新兵為主的開封守軍,分割包圍,分頭殲滅是最好的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大量的馬蹄踐踏土地,發出的轟響壓倒了漢人軍隊的腳步聲。馬蹄聲中,蒙古騎士縱聲嚎叫。這種嚎叫像野獸一樣,卻不代表失去理智。在戰場上,蒙古勇士能夠在狂暴和冷靜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最狂暴地屠殺敵人,最冷靜地讓自己活下來。
“好傢伙……咱們都猜錯了!”郭祿大嚥了口唾沫:“蒙古人不去捏軟柿子,反而來啃硬骨頭?他們還挺橫的!”
作為加入大周軍隊體系不久的勇士,郭祿大還沒有褪去自己張揚勇力的習慣,喜歡靠身體、鎧甲,還有手工的弓刀來說話。
但他這會兒站在指揮位置上,沒辦法再靠前了。
他的身前是一排排的長槍手,已經開始準備斜舉長槍。這些十天前還是普通百姓的漢子,在十天低烈度的守城戰裡學會了很多東西。
郭仲元比燕寧更擅長捏合部隊。他在開封城裡糾合人力的條件,也比兵荒馬亂的城外要完備。所以,有經驗計程車卒已經填充到了部伍的每一個節點,彌補了他們缺乏作戰經驗的弱點。哪怕敵騎來得再快,將士們也能清晰地判斷敵人飛馳的軌跡和速度,確定自己該做什麼。
郭仲元向來不以勇猛著稱,但他的部下一定是最為訓練有素的。各兵種的協同,進攻的序列,防守的陣型,應對騎兵的策略……外人很難想象,郭仲元的本部將士們要經過多少訓練才能合格,有些訓練甚至超過了軍校的標準。
在中原富庶之地服役,豐厚的日常待遇,分田分地,乃至某些商行的分紅,這些東西可不是白來的……此前將士們都這麼激勵自己。
在經過十天的整頓以後,普通士卒忽然發現,原來自己挺適合帶隊做個牌子頭。基層軍官也發現,好像人均官升一級不是夢,大家還挺得心應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