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2 公孫二雄

作者:薰香如風
“邪馬臺國,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左國相崔鈞掌邦交外事,對邪馬臺國知之甚多:“彌馬獲支,此官類‘卿’、‘大夫’。梯秀,應為其人名。”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華夏應無“梯”姓。換言之,此人有名無姓。“梯秀”亦或是音譯。

“倭國與我朝早有往來。光武時,曾賜倭國使者金印。邪馬臺國,先帝年間,便時常往來樂浪諸郡。因方術盛行,先秦至兩漢,常有方士乘船出海,尋海外仙山,求不老藥。便有方士,抵達倭國。久而久之,秦風漢儀,倭國亦有留存。”崔鈞言道。

劉備輕輕頷首:“邪馬臺國,國力如何?”

“傳聞。邪馬臺,乃倭人強國。然自先帝以來,國內征伐不休,戰亂不斷。女主卑彌呼,亦或登基不久。或傳,島上諸國間,亦彼此對立,斷難共存。此來,必有所求。”崔鈞又道。

“且等使者抵達。”劉備叮囑道:“雖是下國,亦需禮遇。切莫有失上國禮儀。”

“喏。”崔鈞領命。

“報。”待此事終了,便有女官入殿通報:“遼東田韶,公孫度,宮門求見。”

“速請。”

“喏。”

豪商田韶,在白湖有水榭。早已舉家遷入薊國。乃薊王御用商人之一。單單販賣“鹽漬木”一項,便成鉅富。有船一萬丈。薊國千里國土,城池督造從未停歇。可想而知。所謂“富而貴之”。田韶亦有“(呂)不韋之心”。

天下公孫皆一家。得薊王引薦,公孫度結好田韶,時有“復起之心”。奈何薊王久不就國,報效無門。今日,終得薊王相召,二人急忙趕來相見。

“拜見王上。”二人入殿行禮。

“免禮,賜座。”劉備和煦一笑。

“謝王上。”二人如沐春風。

“家中可好?”劉備先問家事。

“一切安好。”田韶對曰。幼子田驊,乃薊國宿吏。官拜上計丞,秩千石,兼領王宮行人。

兼領宮職,可得“門籍”,朝會時方能進出宮城。六百石官及以上,皆有門籍。六百石以下,需“奉詔入宮”。如先前,一門出仕的陳氏諸子,便是“奉詔入宮”。乃為特例。平常政務,無需入宮。只需向二國相通稟即可。若再置薊東尹,便只需向上官通稟,亦無需直報國相。

“多年未見,升濟雄心尚在否?”劉備笑看公孫度。

公孫度拜答:“王上座前,不敢稱‘雄’。”公孫度二子,公孫康、公孫恭皆在學壇就學。小女公孫氏,亦與田驊定親。得田韶資助,公孫度亦安家樓桑,生活無憂。

“今有遼東、樂浪二郡,我欲表升濟為太守。不知意下如何?”劉備開門見山。

公孫度渾身一凜,抱拳答道:“願為王上所驅!”

“甚好。”劉備又問:“二選其一。升濟願守何地。”

“王上欲滅高句麗乎?”公孫度問道。

“非也。”劉備搖頭。

“盡取三韓之地乎?”公孫度再問。

“然也。”劉備欣然點頭。

“如此,願為樂浪太守。”公孫度答曰。

右國相耿雍代主問道:“閣下既為遼東豪雄,何以出仕樂浪。”

“扶餘老王尉仇臺,與我乃是故交。”公孫度答曰:“尉仇臺為王子時,曾出使洛陽。後登基為王,曾數次出兵,馳救漢郡。年邁卻有大智。此去樂浪,當說扶餘王,借兵南下。”

“常聞‘唇亡齒寒’。”左國相崔鈞又問:“若知我渡海擊三韓。扶餘王焉能坐視不理。”

“王上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未嘗一敗。前有鮮卑大單于,後有上谷烏桓王,皆身死國滅。又有高車歸義王,鮮卑歸義侯,與薊國交好,國力日升。當如何擇選,扶餘王必心知肚明。”公孫度答曰。

“甚好。”劉備這便定計:“如此,當表升濟為樂浪太守。”

“謝王上。”公孫度大喜下拜。

劉備又看向田韶:“升濟此去,還需田公鼎力相助。”

“敢不從命。”田韶亦拜。

薊國豪俠匯聚。多寄居樓桑,常被往來商隊僱傭。以田韶之富,僱千人易耳。樓桑兵馬、戰馬、機關兵車,攻守諸器,應有盡有。得薊王應允,亦可足量配備。

只需等來朝廷敕命,公孫度即可領兵赴任。守樂浪郡。

送走二人,右國相耿雍又問道:“敢問主公。公孫度既仕樂浪,遼東太守,又當委與何人?”

劉備已有人選:“自是‘天下公孫’。”

話音未落,左國相崔鈞便已領悟:“可是白馬公孫。”

“知我者,國相也。”劉備撫掌而笑。

公孫瓚乃劉備同門好友。今為度遼將軍,統度遼大營。手中有五千兵馬。其中私兵,不下三千。同為二千石官。料想遼東太守一職,更具吸引力。亂世將至,地盤才是重中之重。

事不宜遲。劉備遂手書一封,六百里傳去五原郡度遼大營,詢問公孫瓚。

話說。劉備此次征討三韓,本不必捨近求遠。

大漢營軍,諸如遼東屬國扶黎營、幽州漁陽營,營中將官,與薊國多有往來。時常購買糧草、兵甲,家人或在薊國經商,子弟或入薊國太學,不一而足。與二位國相,頗為熟絡。更何況薊王假節、加黃鉞,代主征伐。只需一道王令,便可調往半島參戰。

然擅動大漢營軍,恐遭何進一黨構陷。為避嫌,劉備才保舉公孫二雄,出仕遼東、樂浪。暗中配合行事。

以陛下之精明,定能一眼窺破。然,窺破不等於說破。只需“修宮錢”到位,陛下自當樂見其成。待價而沽,價高者得。

二千石官,作價二千萬錢。

何其便宜。

不出所料。得薊王手書,公孫瓚欣然接受。劉備這便六百里去信洛陽,命右丞賈詡,代為操辦不提。

數日後。邪馬臺國使,船入南港。

一路所見,無不嘖嘖稱奇。尤其是南港遍地機關諸器,更讓倭人敬若神明。乘王宮馬車入內城,沿途重樓高閣,行人如織,盡是上邦氣象。

先前不過往來三韓。何曾見過如此人、物。

入薊王宮。

邪馬臺國使,伏地行禮:“下臣梯秀,拜見大王。”

竟口出漢話。

劉備笑問:“貴使因何會說漢話?”

“下臣祖上,尋藥登島。代代相傳,故,會說漢語。”梯秀答曰。

果是東渡倭國,先秦方士之後。

劉備又問:“貴使所為何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