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樓桑寢肆這樣,僱傭大量人手的狀況,其實在當下很普遍。
僱工普遍存在於大中型私坊主開設的商肆作坊之中。他們屬於有技藝的工匠,與僱主之間沒有任何的人身依附關係,以技藝來獲取報酬,且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非私屬徒、奴婢所能比擬。
小作坊主,使用的勞動者多是家庭成員,或僱傭一二名工匠進行生產。出於保密的考慮,技藝往往是父子相傳,禁忌外人染指。
儘管工匠的身份是編戶齊民,但必須接受‘市籍’的管理。向朝廷交納重稅。
樓桑邑的商肆作坊,多是劉備家所有。
比如耕種溪谷良田的宗人,便是僱傭的‘佃客’。家中專職績、織、染等的女工,稱為‘女紅’。還有專管釀造和飲食品的‘典饋’。專管養蠶的‘蠶妾’。專管縫拆漿洗的‘縫人’。為家中樓閣上色的‘漆工’。酒壚中招呼酒客的‘酒家保’等等。
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各有人手。
所謂‘民工於市’,就是指但凡需要某個方面的工匠,便可到市場去僱傭。受僱之人稱:客庸。
客庸一月千錢。一般僱工的報酬,一月當在千錢左右。但此為雜工的報酬。若是良匠,報酬更高。受僱於官府的工匠,由於其技術高超,故報酬當會高於‘卒踐更’(一種徭役。輪到的人可以出錢僱人代替。受錢代人服役叫:踐更。一月二千錢。)的工錢。
換句話說,不想被抽去徭役,可以出兩千錢,僱人代替。
而官府良匠的庸錢,要超過兩千。
寢肆僱工的平均收入,已經超越了‘卒踐更’。許多熟練工的報酬,甚至超過了官府良匠。被稱為:侯府良工。
且與一般的市籍庸工不同,樓桑僱工都有田產。
市樓建成後,市長耿雍的官舍便從貲庫搬到了樓內三層。一層乃市中屬吏公舍。二層為刺奸、賊捕。四層藏文書紀要。頂層閣中,置有鐘鼓。開市鳴鐘,閉市敲鼓。所以市樓又被稱為鐘鼓樓。
市樓門側置一佈告欄。欄內張貼有各家各戶的僱傭告示。受僱者只需到樓內簽訂劵書,便可受僱。
十分方便。
佈告欄是劉備的發明。類似‘扁書’。
所謂‘扁書’,就是將政令、法律,書寫在木板之上,懸於高處的一種詔令、律法的公佈形式。此或是匾額的正經起源。
原先,最基層的官吏,要把朝廷詔書,一字不錯的抄寫在鄉亭的牆壁上,告知世人。後來改為書寫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書’懸掛在市裡鄉亭。劉備不過是將這塊用於書寫詔令的木板,做成佈告欄,固定在市樓前罷了。
之所以稱‘佈告’,是因各種告示,皆寫在一塊三指見方的布條上。所以稱為‘佈告’。
少君侯自是一等一的用工大戶。雖多是一月一簽。幹好卻可續簽。續滿一年,便可再續一年。如此便不用每月續約。
除了朝廷規定的賦稅,少君侯不會另加盤剝。樓桑民眾生活富足安逸,惹人豔羨。
事實上,只三十稅一的田租,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每年一百二十錢的算賦,未成人(七歲至十四歲)每年二十三錢的口賦,每戶每年二百錢的戶賦。
此四項相加,少君侯一年約有:四千石的田租,一百四十四萬錢的算賦,十萬錢的口賦,四十萬錢的戶賦。
谷一石兩百二十錢。換算之後,少君侯年入兩百八十二萬錢。
除去向朝廷繳納‘獻費’等開支,劉備仍能盈餘一百五十六萬錢。
所謂‘獻費’,是指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賦和口賦由諸王列侯徵收,但要交一部分給皇帝專享。稱為:獻費。‘人歲六十三錢’。
原本獻費也是要另行收取的。劉備卻選擇代付。
實在是不好意思再抽稅了……
正如前面所說,這個時代田租雖輕,賦稅卻重。以劉備家的租稅收入來看,田租不過是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此是對編戶齊民。市中商戶,賦稅非但數倍於齊民,還需另繳:市租。市租,乃是商業稅。
林林種種加起來,不算自家百畝良田、寢肆、酒壚、湯池、客舍的收益,只稅賦劉備便年入兩百萬錢。
他還只是一個亭侯。
當然,以樓桑邑兩千餘戶的規模來說,他的收入已堪比鄉候。
然,有遼東豪商田韶,為其幼子入學樓桑,一擲五百萬錢!乃是劉備兩年半的封邑收入。
這個時代,真心別比富。
收入頗豐,支出也大。治舍蓋屋、伐薪作炭、種禾織墊、造船架橋、通渠鋪路、都是劉備先行墊付。獲利齊民逐歲返還,分期付款。總體來說,入能敷出,賬面持平。
兩萬餘口的聚落,人手也漸不夠用。劉備這便書信縣中,從涿縣各地廣招良匠。
旱地改水田,是重中之重。只可惜清溪水渠,芒種前未能完成。本季依舊種麥。按照進度,來年必不會誤了農時。
耿雍忙於市中,置舍(驛站)中的置長(驛長)一職,便交由崔鈞兼顧。雖說都是斗食(月谷十一斛)小吏,卻可除一切徭役!切莫小看了樓桑郵驛。因掛著少君侯的名義,百姓的書信包裹往來,皆可使用郵傳。不要太方便!當然,書信包裹都要經過郵書史、郵書令史、郵佐的層層勘驗,才能寄出。規矩都懂。萬一混入奸佞細作,用書信誣陷少君侯,豈非萬死莫辭。
自崔鈞一下,還有置丞、置掾、置尉、置嗇夫、置佐,廄嗇夫、廄佐、主辦,廚嗇夫、廚材、傳舍嗇夫、傳舍佐,郵書史、郵書令史、郵佐,驛佐、驛令史,問通官(處理戍邊書信往來)、外郵掾(處理涉外郡國書信往來)……
加上郵卒、馬伕、庖廚、僕從,崔鈞竟管理百人!
斗食是朝廷的俸祿,劉備還有一份封賞。十分優厚。
置舍建在樓桑正南。樓高五層,入雙闕後可見。乃是一棟橫跨官道的門樓狀建築。傳舍郵驛,分列左右。後院還建有馬廄,車房。十分雄壯。前漢末年,天下大亂。王莽纂權,諸侯並起。傳舍郵亭多遭焚燬,十不存一。劉備主動要建置舍,縣中自然是滿口同意。
然,與東西兩處入口一樣,也未增建邑門。
恩師盧植言道:此乃開門揖盜。
好在鄰里和睦。部曲精卒守土有方。人員往來雖密,卻不見賊寇。
立秋前後,樓桑白湖終於連成一片。橋樓已造過半。順陽衛親族半數遷入新居。橋樓歸市,漸成氣候。
水軍部曲,也算初成。
潘鴻、朱蓋二將,率領麾下部曲,乘舲舟來往於清溪溝渠,日夜巡邏。防止即將豐收的稻穀,被賊人縱火搶掠。
學壇的宿館也擴建完畢。宿館背靠前院左右側牆而建,分三層。與酒壚類似。一層是通鋪,隔成數間大屋。二層是精舍,四人一間。三層是別館,供世家貴族子弟攜婢女家僕起居。
寒門子弟的食宿學費,一概由劉備支付。世家貴族子弟的一切用度,則需自費。若願住通鋪,吃簡餐,即便是貴族子弟也無需付費。除此之外並無不同。
同堂課業,因材施教。皆出自四位大儒,未有偏頗。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