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臨鄉大隊人馬抵達它乾城。繡衣吏和亞馬遜終於換裝完畢。
麴氏先登夢寐以求的追魂弩,亦人手一把。麴氏先登,攻城拔寨,銳不可擋。劉備留有大用。自要帶回中原。以後免不了攻城戰。
亞馬遜女戰士們對身上精工鍛造的金麟寶甲,亦讚不絕口,各個愛不釋手。日日擦拭一新。上油就算了。搪瓷甲片本就防腐。
百鍊鋼鱗甲的防護力,自不用多說。遠非做奴隸角鬥士時,身上中看不中用的青銅甲冑可比。
能防烈火的石綿布,也被裁剪成與金麟甲片大小相等的小片,嵌入搪瓷甲片與複合墊片之間。再行膠封合甲。如此既能防火,又避免貼身。消除最後一絲隱憂。
於是士氣倍增。
劉備欣然點頭,軍心可用。
挾大將軍之威,傳令左右,今夜讓亞馬遜女王侍寢。
女王欣然接受。不就是活體暖櫃嘛,有什麼了不起。
這便早早洗浴更衣,換穿素紗三件套。趕來二樓寢室,為主人暖床不提。
嗯,確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摟著芬芳的胴體。嗅著地中海的水沫清香與小亞細亞半島的溫暖陽光相伴而眠。
一覺到天明。
果然神清氣爽。
這便悄悄換了條幹爽的犢鼻褌,起身下榻。待劉備離開,女王亦起身,面紅耳赤,自去洗浴不提。
亞馬遜之所以將劉備喚作,仁慈的主人。
最大的原因是,劉備解除了包括亞馬遜在內的,所有奴隸身上的枷鎖。又分配宅院、良田。給予了最大程度的自由。使之成為夢寐以求的自由民。
此等胸襟,不是一般的奴隸主所能做到的。
洗漱更衣。又吃了碗香甜的米粥。劉備剛入前堂,左右這便來報。
今早有大隊遊商入城。送來拜帖。
劉備展開一看,頓時大喜。
“速速請來。”
“喏。”
來者不是旁人。正是安息商人安玄。
“安玄拜見大將軍。”劉備被詔封為“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南北絲路,已人盡皆知。
“免禮。”劉備伸手虛扶:“一路可好?”
“此去大宛,一路順利。”安玄笑答。
“甚好。”劉備的計策能得以實施。安玄居功頗大。見他平安返回,劉備自然欣喜。
“此去換回大宛良駒百匹。聽聞安玄與大將軍相識。大宛王遂遣使一路相隨。途中又遇康居使者同行,頂風冒雪,輾轉抵達它乾。”
西域五十五國中,已有五十國遣使入駐大使館。唯有大宛、康居、大小烏孫、貴霜等國,仍在觀望。
此五國,距離較遠是其一。實力強大是其二。不想與諸多小國並列是其三。
最主要是。
以前皆入京朝拜大漢皇帝。今讓他們在西域長史府設立大使館。有些自降身份的嫌疑。
故皆在觀望之中。
大宛、康居,前漢時,皆是強國。
康居最盛時,人口六十萬,勝兵十二萬。行國中心駐地為卑闐城。隨季節遷移牧場。冬季南下棲息於錫爾河一帶的“樂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內”,兩地相距數千裡。
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康居常遣質子入京朝貢。
實力轉強後,一度與漢朝敵對。李廣利出兵伐大宛時,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
但隨著貴霜國勢轉盛,康居則漸趨衰敗。
夾在烏孫,安息、貴霜之間。又是行國,逐草而居。並無一個清晰的國界。因為草場、牛羊、野馬,爭鬥是常有的事。
與實力正強,如日中天的貴霜和烏孫不同。大宛和康居,敗相已生。
危機關頭,顧不得許多。這便悄悄遣使來拜。
大宛和康居,互相結盟。關係密切。必然是收到大宛密報,康居才提前派出使者,在半途等候安玄一行。
混入商隊,自能掩人耳目。不為周圍大國知曉。
“兩國使者,人在何處?”劉備這便問道。
“皆在城中馬市。”安玄答道。
“來人。”劉備遂傳令。
“在。”
“去城中馬市,將兩國使者,請來相見。”
“喏。”繡衣吏這便領命而去。
不久,兩國使者雙雙入堂相見。
“下使拜見大將軍。”甚有禮節。
“二位免禮。”劉備笑著伸手:“坐。”
“謝坐。”
待兩人入座,劉備這邊問道:“二位貴使,何其晚矣。”
“雪厚路遠。一路走走停停,頗為艱難。這才遲遲趕來相見。請大將軍恕罪。”大宛國使伏地請罪。
“請大將軍恕罪。”康居國使亦伏地請罪。
“既來則安,何罪之有。”劉備示意二人起身。
“可有國書?”
“國書在此。請大將軍一觀。”兩人從袖中取出國書,呈給劉備。
繡衣吏檢查無誤,轉呈劉備。
國書便是禮單。
劉備一眼掃過,這便笑道:“二位先去馬市客舍歇息,待舉行過開館典禮,再入駐大使館不遲。”
“遵命。”雖不知何為開館典禮,兩人卻不敢怠慢。這便告辭離去。
“敢問大將軍,何為開館典禮?”待兩人離去,安玄遂問道。
“乃新任大使,面呈國書後。舉行的一個簡短儀式。各國大使,都護府屬官,還有城內居民,皆將到場。”劉備解釋道。
“原來如此。”安玄目中盡是深意。
訊息傳出。天還未大亮。都護府門前廣場,已人山人海。
府前高臺。一身大漢官服的都護府官吏,正襟危坐。
各國使節齊聚在高臺之下。排成橫列。
臺階兩側,三百亞馬遜分列左右。
長矛如林,排盾成牆。鮮衣亮甲,氣勢如虹。
令人豔羨。
輔漢大將軍儀同三司。謂:非三司而儀制同於三公。就是說,劉備享有的儀制與三公相同。
這是指劉備的官位。若以爵位論,劉備貴為縣侯,儀制尤在三公之上。究竟用何等儀制,要看是何等場合。不可拘泥於形式。
比如,今日劉備以“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的身份,行開館典禮。自當用大將軍的儀制。
事實上,陛下頒發的詔書,還有許多未盡之言,言外之意,需細細體會。
比如這句“儀同三司”。輔漢大將軍為何“儀同三司”,而非“儀同大將軍”。
乃因本朝,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大將軍的儀制,自然也就在三公之上。
陛下封劉備為輔漢大將軍。儀同三司。言外之意,輔漢大將軍,位在大將軍之下。
神鬼藏於細。一份小小的詔書,便可見一斑。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