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它乾外城牆,終於合攏。
擴建後的城池,橫豎五里。能納民眾萬餘戶,十餘萬人。城外綠洲,青苗如茵,長勢喜人。
以一戶五十畝田計。一萬戶,需闢良田五十萬畝。劉備已命人看過,闢田二百萬畝亦綽綽有餘。
城內下水管網亦先行鋪設完畢。與臨鄉一樣,行雨汙分離。雨水直接匯入下游龜茲川水。肥水不流外人田。悉數匯入溝渠滋養田地。
肥水是水,乃是積糞經稀釋水解後,形成的無害液體。可不是將糞便直接排入溝渠。
這便是置前後雙甕的重大作用。
雙甕式化糞池。分前後二甕。前甕分解發酵,鬆散的糞塊因發酵膨脹而浮升,比重大的糞塊自然沉降到甕池底部。上層糞液經由陶管,流入後甕。後甕貯存的糞液,已經無害化。乃是含氨量較高的有機肥料,可隨時供施肥之用。
連線前後甕的陶管,名叫過糞管。用於聯通前後甕,前低後高,呈三十度(30°)仰角,過糞管的前甕入口應保證在中層過糞,後甕出口較高,使糞液保持在高位水平,防止糞塊和糞渣進入後甕。
很簡單的構造和原理。卻解決了整個城市的積糞問題。糞液經由汙水管網稀釋成肥水後,注入溝渠水網。作為有機肥料,肥沃農田。
汙水管的排汙口,皆隱藏在遠離城市的農田溝渠內。肥水經深埋地下的暗管源源不斷的輸送出城,即便是十萬人的城市,人吃馬嚼,積糞何其多。亦遍聞不到臭味。
城市水塔林立。水洗裝置立刻風靡西域。尤其是便後可洗臀的龍吐水,實在是大愛。從此遠離廁籌之痛,左手之苦。
西域可是沒有竹子的。
窺一斑而知全豹。
來它乾城的遊商,只需上一次公廁。那種油然而生的對大漢朝的仰慕和敬畏。溢於言表。
人活一世。不過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啪啪睡。
能體面的解決這些事情。再談宏圖偉業,制霸蒼穹。
漢矛無纓。
和後世的槍不同。漢矛無纓絡。究其原因,乃是矛長。
以劉備少時送給牽招的燕尾八面矛為例。矛頭長如短劍,兩尺有餘(55cm)。對開雙血槽。鮮血自然滑落,無需用紅纓擋血。
後世槍頭短。怕敵血順槍頭滑落槍桿,影響握槍。這才用纓絡擋之。
漢式長矛的矛頭長短不一。但大多都在兩尺左右。還有三尺矛頭,甚至更長。比如三弟張飛所用之丈八蛇矛。矛頭長過環首長刀。
春夏之交,乍暖還寒。
七位小姐姐,各有身孕。早已與劉備,分榻而眠。安氏四姐妹,七位小姐姐尚且服侍不過來。如何能照應到劉備。於是替劉備暖床的,便自然而然的換成了亞馬遜女衛。
這是女奴應盡的義務,亦是主人享有的權利。
當然也不僅僅是睡覺。也會在床上聊聊天。諸如此類。
關係自然熟絡不少。
亞馬遜稱呼劉備為:“仁慈的主人”。
劉備也確實擔得起‘仁慈’二字。
不知為何。劉備總能嗅到一股,混合著地中海的水沫清香與小亞細亞半島陽光的味道。
雖然此生,他從未去過此地。
遇到哺乳期的女戰士,被褥間自有一股濃郁的奶香。險勾起劉備多年未犯的奶癮。
生活原本就是一種修行。
劉備終於理解了這句話。
忍住。
‘一日走馬’的韋端,果然大才。不僅擅民生,明訴訟。亦長於教化。先立蒙學,教化萬民。學成後擇其優良者,可入劉備創立的國學館。繼續研讀。
事實上在劉備看來。這個時期的宗教,具有很大一部分文化教育的功能屬性。
而誕生於先秦的諸子百家。在劉備看來,其實就是一種宗教。具有可安置信仰的強大屬性。
諸子百家的門徒,很少再會有去信其他門派者。正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大禹治水時,國人便知,宜疏不宜堵。與其像張教主這樣,對佛教嚴防死守。不妨廣為教化,令國人重拾本國信仰。
經過長途跋涉。第一批來自臨鄉的名產和良工,安然抵達綠洲。
可想而知。帶來了怎樣的轟動。
三腳耬車、旋耕機、收割機,等眾多農業機械,皆可與機關馬車配套相連。令辛苦的農作,事半而功倍。
三腳耬車、旋耕機、收割機價格不扉。機關馬車更貴。
然,只需老農二三人,便可日種一頃。如此高效,價高亦屬常理。
一套“麥作機關器”,售價百萬錢。
一套“稻作機關器”,售價三百萬錢。
一輛“農作機關馬車”,售價二百萬錢。
“農作機關器”,須與機關馬車相匹配。
西域多種五穀。小麥正由西域都護府屯田推廣。水稻更是不見蹤影。
正如四夷皆以漢化為榮。漢家風尚,必被爭相效仿。
農作機關器,價格雖高。但劉備有言在先。可用馬匹等價置換。
天下第二的西極馬,天下第三的胭脂馬。一匹作價十萬。買一套農作機關器,連同機關馬車。也不過幾十匹馬的價格。
便宜。
除去小麥,劉備亦準備試種水稻。
眾所周知。水稻喜高溫、多溼、短日照的環境。時下多分佈於江南。但並不意味著其他地區,便不能種植。
劉備便在三百里臨鄉,廣植水稻。季季大熟。
西域能不能稻作?
在劉備看來,區域性一些地區是可以植稻的。
比如氣候相對溼潤,降水量較為豐沛的龜茲綠洲、車師綠洲、伊吾綠洲等地,皆可稻作。
劉備之所以欲推廣水稻。乃是想試行,看能不能實現稻麥輪作。實現一季二熟。
稻麥輪作又稱“稻麥複種制”。稻麥複種制,便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播種和收穫兩次以上的耕作方法。此法可充分利用土地,提高農田的產量。遠在戰國時期。先民便已實行復種輪作。
《管子·治國》載,時“嵩山之東,河(黃河)汝(汝水)之間”,已能“四種而五獲”(四年五熟)。
《荀子·富國》亦載,時大河流域可“一歲而再獲之”(一年兩熟)。
西漢時,江南已有“一歲再種”的雙季稻。
等到了劉備這個時期,已流行“禾下麥”(粟收穫後種麥)和“麥下種禾豆”的輪作方式。
西域本就可一歲再熟。劉備是想在一歲再熟的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種植結構。最大程度的釋放地力。
畢竟西域綠洲有限。想要養活更多人口,只能從地力下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