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敵於國門之外,乃萬全之策。
兵法雲:“五則攻之。”
曹軍水陸並進,號稱起大軍二十萬。淮南諸軍,雖有十萬之眾。然多有先前長塗二龍,降兵入列。守城尚可一戰。然若出城對陣,必挫軍心。
袁術書言,十日之內,出城破敵。紀靈為淮南宿將,焉能不細問究竟。
奈何,信使一無所知。不得已,紀靈急忙上疏壽春,詳陳利害。
順下淮水,半日往返。便有八廚之胡毋班,入羊石城告知詳情。
“十日之中,呂鎮東,當起徐州精兵,水陸並進,長敺壽春。曹司空,屯糧於龍亢。只需遣偏師,火燒龍亢。曹軍必亂。”
“偏師何在?”紀靈必有此問。
截斷糧道,乃上上之策。謂“一朝無糧兵馬散”,又謂“無兵無糧,因甚不降”。紀靈為淮南宿將,豈不知糧道之權重。
“被劉表困於南陽也。”胡毋班,一語中的。
紀靈這才醒悟。先前,袁術遣麾下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四將。引偏師,假充糧商,水陸兼行,奇襲南陽。經鴻溝逆入瀙水,立寨中陽山中。南陽空虛,只剩老卒屯田。眼看兵禍綿延,荊州牧劉表遂十萬火急,連上三表。乞出兵平亂。
此時,四將已被荊州大軍,困於中陽山砦,危在旦夕。
饒是,紀靈亦以為,四將斷難保全。不料驚聞,四將脫逃,火燒龍亢:“莫非,此亦是陳公臺之計乎?”
“然也。”胡毋班,目露欽佩。
紀靈甕聲言道:“龍亢火起,某當出兵。”
“善。”胡毋班,功成身退。
徐州下邳。
十里長亭,送別甄都來使。軍師中郎將,車駕回府。呂布升帳點兵,八健將盡出。效曹司空,八道攻淮。水陸並進,虛虛實實。於甄都言,兵發伐袁,又暗通淮南,唇亡齒寒。究竟,陳公臺心中,如何著想。便是呂奉先,亦未可知也。
然,“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一言蔽之,臨機應變。
陳公臺所料。曹孟德與袁公路,必有一場血戰。雙方兵力相若,水軍相衡。旗鼓相當。何人得勝,猶未可知也。然“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見二虎之中,孰勝孰負,再定避實就虛。
若壽春渠內。曹司空久攻不下,折戟沉舟,損兵折將。陳公臺,則說呂奉先,與袁公路內外夾擊。滅盡兗州兵馬。再揮師北上,甄都勤王。與司徒伏完,董氏外戚,裡應外合。屠盡朝堂,同掌朝政。待皇上流徙歸來,封侯拜相,坐享富貴榮華,與季漢休慼與共。
若壽春城下。曹司空攻城拔寨,一鼓作氣,再破楚都。陳公臺,則說呂奉先,與曹孟德合兵一處,殺盡淮南守軍。再班師凱旋,穩守徐州。與司徒伏完,董氏外戚,守望相助,分庭抗禮,力保不失。待皇上流徙歸來,封侯拜相,坐享富貴榮華,與季漢休慼與共。
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也。
軍情如火,事不宜遲。
呂布攜本部,舟發先行。陳宮為軍師中郎將,自當同往。
旗船爵室。見陳宮入內,呂布遂問:“何處立營。”
“當(立)營塗山。”陳宮早有定計。
塗山既是當塗山。《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注曰:“塗山在壽春東北。”《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平阿縣有當塗山,淮出於荊山之左,當塗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而揚濤北注也’。”
淮水,“奔流二山之間,而揚濤北注”。可知此地,乃淮水要衝。更有“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淮”之渦口,亦在塗山下。塗山上游之龍亢,乃曹司空屯糧之地。荊山大營,亦是淮南屯兵重地。
《後漢書·滕撫傳》:建康元年(144年),“陰陵人徐鳳、馬勉復寇郡縣,殺略吏人。鳳衣絳衣,帶黑綬,稱無上將軍;勉皮冠黃衣,帶玉帶,稱黃帝,築營於當塗山中。”既此。
“軍師,意欲何為?”呂布當有此問。
“無他(它)。從壁上,觀龍亢火起耳。”無外人在場,故陳公臺,實言相告。
“哦?”饒是呂布,為一軍之主,亦是初聞。
陳公臺這便將內中隱情,娓娓道來。
“莫非,公臺說袁公路,遣偏師擊南陽,已有此謀。”呂布問道。
“將軍,明見。”陳公臺,難掩得意。
“焉知劉景升,成人之美?”呂布必有此疑。
“兵法雲,‘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陳公臺笑道:“且此戰,勝負未分。如(呂)將軍,亦從壁上觀。況劉景升乎?”
言下之意。曹袁二人,皆成名已久,位列六雄之中。孰勝孰負,猶未可知。劉表向來,坐觀成敗,從容自保。豈能先與袁術為敵。只需淮南入寇四將,逐出州境。此戰可盡全功矣。
略作思量。呂布欣然言道:“軍師妙計。”
陳公臺,坦然笑納。
遠眺泗水兩岸,草木枯黃,冬雪將至。主臣二人,各有心思。此戰,無論成敗。關東大局將定。群雄何去何從,當皆有定論。若曹司空取勝,斷群雄連橫。三載之中,必一統關東。與二袁對壘江上,一決雌雄。若袁公路戰勝,固守連橫之勢,曹司空難飲馬長江。更無望江東。三載之後,皇上君流歸來,傳檄天下,亦有定論。若不勝不敗,三載之後,必另起刀兵,云云。
正因此戰,事關天下大勢。故斷難速決。
須知,淮水無冰期。
無礙冬季興兵。
襄陽,劉表府。
“明公。”軍師祭酒禰衡,奉命入府。
“袁術手書,軍師且觀。”劉表言簡意賅。
細觀書文,禰衡機智百轉,權衡利害。劉表亦自事大,故不曾催促。遙想當年,平城之圍。冒頓單于若不網開一面,放漢高祖歸去。可還有兩漢四百年江山,亦未可知也。
有頃,禰衡亦有定計:“明公,當從之。”
“軍師所言,與某相合。”劉表難得,直抒胸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