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索三公之位。便有投靠之心。
先前,荀彧出使河北。薊王既已應允,必傳書張魯,告知詳情。薛悌此來,不過例行公事而已。
臨行前,曹司空已,面授機宜。萬戶侯可得,區區三公之位,自不足惜。只需張魯願攜南鄭百官並家小,悉遷甄下。凡有所求,無有不可。
何況,三公之中,王太師餘黨,亦牽扯二董之亂。暗說董重,挾天子,發矯詔者,便是司徒伏完。憑董重供詞,足可作從眾論罪。
更加,漢家天子,受命於天。天人感應,得失可查。凡有異象,必罷三公。先帝神應,豈非天降異象乎?
曹司空總朝政,不可擅動。唯剩司徒伏完,乃適合之選。
若張魯入甄下,助曹司空,吞併漢中。立此大功,當可拜為司徒。
唯一所患。鎮西將軍,兼領益州牧劉焉。心向何人,尚未可知。若轉投合肥侯,荊州危矣。
蜀中細作來報。江東遣使,已入綿竹。更有甚者,聞劉焉有意,徙州治入成都。
成都,早為百濮之地。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並蜀國,設蜀郡。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次年,張儀於太城西築少城。稱“蜀都”。新莽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蜀都,遂為“成都”。今漢沿其名。
成都,扼天府之中,沃野千里,易守難攻。論地利,遠盛綿竹。且避入蜀中,綿竹可為重鎮雄關,守成都周全。唯一不利,深入蜀中,守成有餘,盡取不足。天下有變,鞭長莫及。
荀彧以為。只需劉焉避入成都,偏安一隅,再無問鼎天下之心。此後,必從壁上觀,待價而沽。且看關東、江東,如何施為。何方許以重利,便向何方稱臣。然依山川之險,足可擋十萬大軍。益州仍為其所轄。割據之勢成矣。
曹司空聞言冷笑,早晚必誅此賊。
端午之變,先易後難。
先廢史侯,遂成定局。
三司會審畢,定棄市,夷三族之罪。曹司空遂傳書薊王。薊王言可。毋需待秋日問斬。於甄下鬧市。將史夫人,並史門弟子,悉數棄市。並傳令洛陽、南鄭,除惡必盡。
而後,禁史侯於甄都宮偏殿。待辨明董侯出身,立大漢天子,再徙往封邑。此生無詔不離。
關東、漢中,兄弟之盟,就此作廢。
本以為,天下一統,指日可待。不料,天下三分,叔侄之爭,並未完結。
先前,三分天下有四家,河北皆出薊王治下。如今漢中,關東,併成一家。局勢明瞭。以大河、長江,為楚河漢界。河北悉歸薊王。若薊王有意立麟子於河北。亦有三帝。
河南悉歸甄都。知薊王不欲麟子南下。曹司空若保權勢,必不會渡河稱臣。若查明董侯真身,即便坐實董太皇穢亂宮廷,欲行“魚目混珠”。曹司空亦可求王美人貴子,南下稱帝。
如董侯所言,“童子申”肥,“童子茲”秀。
申肥茲秀。王美人貴子“申”。此時,正於紫淵館中,伴讀薊王子。
若曹孟德退而求其次。乞童子申,南下即位。料想,薊王必無異議。畢竟,撥亂反正,追本溯源。還帝位於漢室。乃人臣,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關東群雄,遂不滿曹司空。然得漢中十萬西涼精兵。曹司空,足可討滅群雄。一統中原。與合肥侯,隔江對壘。與二袁,會獵江東。
彼時,孰勝孰負,猶未可知也。
天下大勢,見仁見智。
史侯被廢。天下皆看河北。此時,王太后傳召涉事人等,詢問京中舊事。雖不敢稱人盡皆知,卻早已風傳大河上下。
董侯何所出,干係重大。尤其對甄都群臣而言。
畢竟,自洛陽東遷,甄都必出漢廷無疑。遠非漢中史侯,江東合肥侯可比。
於董太皇而言。毋論申肥茲秀,何人稱帝。皆自幼長於,永樂宮中。論親疏,申肥茲秀,不相上下。何人為帝。料想,董氏皆可得善待。
於曹司空而言,扶立何人為帝,並無不同。皆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
換言之,即便此時,漢無共主。甄都群臣,亦上下有序。關東百姓,並未人心惶惶。
太倉蟾宮,折桂館。
高樓聳立,覆道相連。
目盲小黃門,頭戴紗帽,身著緇衣,挑燈在前。引貴客赴別館折貴。
貴客滿口吳語,聞,出身江南世家,家中累世高官,富甲一方。身份尤其尊貴。據說,淵源可上溯至先帝年間。至於是何出身,便不足為外人道哉。
別院石燈,已先點亮。替貴公子推開館門,盲童便躬身退下。
諸小黃門,往來引路,原路折返。熄滅燈燭,避入暗室,各就各位。一時寂靜無聲。只有彼此氣息,依稀可辨。
或曰,盲童無眠。無事靜坐,多在半夢半醒間。黃門內官,稱之為“安定”。
許久。待盲童皆入定。便有一人,輕輕起身,悄無聲息,走出密室(詳見:《隴右·1.67冬季攻略》)。
避人耳目,自下倉樓。經密道出城,入東郭粟市。
“何其急也?”來人竟是唐周亂後,無故失蹤之永巷令徐奉。
相召之人,正是扶風貴公子侯殷。
“(黃巾)事不濟矣,該當何為?”侯公子試問。自從秦太倉處,知宋皇后下落。侯殷便已定計。當快刀斬亂麻。將京中黃巾餘孽,悉數除去。
“某,已有計較。”徐奉獰笑。
“如何施為?”侯殷忙問。
“永安上壽。”徐奉切齒言道:“可將天家母子,並薊王劉備,一併除去。”
侯殷一閃利芒,佯裝大喜:“願效死力。”
“善。”徐奉只深信不疑:“只需如此如此……”
不料徐奉,竟有此勢力心機。穩妥起見,徐奉雖未將所謀,和盤托出。然侯殷已暗自心驚不已。二人商定機宜。徐奉又悄然折返。藏身蟾宮,以避朝廷鷹犬。
侯公子,枯坐至天明。亦起身自去。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