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薊王立四方枝郡。京沚令周異,拜為郅居守,治武牧。此時,早已到任。唯傳書詢問。來去亦非,一日之功。
即來則安。七貴妃,這便將薊王上計,洛陽舊事,娓娓道來。
“時,妾產子。夫君夜驚而起,口呼:‘黃巾之亂!’妾問夫君:‘所夢為何?’夫君答曰:‘天下板蕩,社稷飄搖。群賊蜂起,萬民飢流。’”黎貴妃,娓娓道來:“寒暑易節,悠悠十載。夫君人前歡樂,人後獨坐。常深夜驚醒,惡夢難平之事,終是發生(詳見:《關東·1.104 太平賊反》)。‘唐周’便是出處。”
“我兒天生。”王太后,一語中的。
麒麟子,身兼大任,應運而生。畢其一生。便為,定神器,續漢祚。黃巾蛾賊,播亂八州。劉三墩,自幼便於神龍見首不見尾,神上宗師,對弈天下棋局。
右國令含笑九泉,後有天下歸薊。
綰貴妃,又憶一事:“時為唐七殮屍者,乃繡衣史渙。母親當可問之。”
“善。”史渙領繡衣都尉,守備王宮四門。王太后傳詔,片刻可至。
先前。董太皇,被髮跣足,自揭醜事。西宮上下,雖多有窺見。卻皆不知所以然。只道,乃董太皇,心牽董侯。唯恐有失,故求救於王太后當面。皆不知,董太皇,身負永樂隱秘。董侯非其孫,乃其子也。
有頃,史渙入增成殿。
“拜見太后。”史渙久隨薊王,忠心不二。即便夜入王宮,亦不避嫌。
“都尉免禮,賜座。”王太后攜七貴妃,隔屏相見。
“謝太后。”史渙乃出家臣,故省“王”字,只尊“太后”。
“洛陽唐七舊事,還記否?”王太后直言相問。
“乃永巷良工,溺死酒甕。”史渙自然記得:“臣等追蹤博籌,尋得永安諸器。主公上疏,然書奏,不省。”言下之意,唐七之死,必牽扯永樂積銅。且膽大包天,趁修繕永樂宮署之機,將永樂宮中器物盜出。入博戲商肆,或與人質押,或折算銅錢。因賊贓外露,而引殺身之禍。
話說,博戲興於春秋戰國,盛行兩漢。《戰國策?齊策》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六博蹹(tà)踘者”。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皆好博戲。史記,漢文帝、景帝、武帝、昭帝並宣帝,皆沉迷博戲。博具,更被充作嫁妝。如宣帝時,江都王女嫁烏孫昆莫,宣帝便賜以博具,聊以自娛。
謂“事死如事身”,又道“天人合一”。殉葬明器,祭祀禮器,皆“設張博具”。
如《漢書?五行志》:“(哀帝建平四年)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阡陌,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漢人好博戲,可見一斑。
上行而下效。博肆,多為子錢家所設。於內室之中,設張博具:“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
好賭成癮,家破人亡,洛陽三郭北邙,比比皆是。
如唐七,賭癮大發。竟盜竊永樂積銅,亦是賭徒劣行。試想,紅眼賭徒,典妻質女,家徒四壁,亦在所不惜。又豈能放過,金銀山積。
“此人,可有淫行。”王太后,斟酌問道。
“必未有也。”不料史渙,言之鑿鑿。
“何以知之?”王太后,遂問。
“唐七乃天宦。”史渙答曰。
天宦,即天閹。《靈樞經·五音五味》:“黃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鬚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以不足也。’”《靈樞集註》:“天宦者,謂之天閹不生,前陰即有,而小縮不挺不長,不能與陰交而生子,此先天所生之不足也。”
“竟有此事。”王太后,焉能不驚。
“然也。”唐七屍體,乃史渙親檢。斷不會有錯。
陪坐七貴妃,皆不知所以。然王太后心中,已起滔天巨浪。
“此中有詐。”王太后,輕聲言道。觀董太皇,聲淚俱下,似不作偽。不料姦夫,另有其人。換言之,唐七盜竊永樂積銅是真,然卻並未染指永樂太后。
被人殺之滅口。恐另有原因。
舊事宮闈禁忌。董太皇諱莫如深。莫非……
“來人。”王太后,已有定計。
“奴婢在。”增成署長融漓,聞聲入殿。
“速傳幕府中丞入宮。”
“喏。”融漓,領命自去。
彼時,薊王親赴洛陽上計。於馬市之中,與賈文和相識。後拜為主簿。京中舊事,賈文和多有參與。且足智多謀,焉能看不破,此中迷局。
“母親,夜已深。何不等來日。”綰貴妃進言。
“等不及也。”王太后,答曰。
函園,遺芳裡。大內官,曹節別館。
“阿父何在?”安素自宮中返回。
便有心腹小黃門,諂媚答曰:“稟公子,阿父正於內室小憩。”
“嗯。”安素自去後院。
自曹節避入函園,多已不問世事。然大長秋兼領尚書令,卻並未辭去。宮中有事,曹節先知。
“阿父。”安素入內室拜見。
“我兒何事出宮。”曹節臨窗高臥,悠然自得。
“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恐難兩全。”安素言道。
“何以知之。”曹節似不意外。
“阿父何以先知?”安素不答反問。
“嘿!”曹節嘿聲一笑:“前日。張讓、趙忠等十常侍,暗遣家中老小,悉入九坂懸樓。此乃破釜沉舟,背城借一也。”
語出《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言指,竭盡全力,行最後一搏。
“阿父所言極是。”安素遂問:“為今之計,該當何為?”
聞此問,曹節徐徐坐起。目光慈炯,凝視養女:“我兒,欲全天子,(亦或)欲全漢祚乎?”
“兩全可乎?”安素,神情堅毅。
“如此,天子、太皇,不可卻也。”曹節與透深意。
“當如何施為。”安素,求問。
“我兒且附耳。”曹節遂授之以機密。
“雲臺之下,竟藏甬道。”安素i縱自幼長於宮中,亦始料不及。
“先助天子,再救太皇。”曹節,一語中的。
“喏。”安素,再拜領命。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