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薊王氣爽神清。輕車簡從,赴霹靂川會。
上元、雲華,攜墉宮女仙,同車前往。畢竟,竹隅女王,亦是諸夏仙門。兼挾神鬼之道。不可不防。
尋谷而進。遙望崇山峻嶺,雲霧繚繞。山巔耀目旌旗,便是竹隅女王行營所在。
沿途陸續有,僕從營地。王駕所至,女王僕從,紛紛出帳,伏地行大禮。即便王駕遠去,亦紋絲不動,不曾起身。
謙卑如此。若非苛政猛於虎。便是行仁政,解民倒懸。亦或是施鬼道,敬如神明。竹隅女王,必有可取之處。
不及登頂。前方坂上,忽起騷動。
便有善男信女,簇擁一人。直衝王駕而來。
“莫非……”觀此盛況,上元等人竟花容失色。
薊王這便了然:“可是佛門高士。”
“正是。”上元穩住心神:“馬鳴菩薩。”
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
其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凡二卷。為靈帝、獻帝時,竺大力、康孟詳共譯。又作《宿行本起經》)。”
其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
聞所奏梵音,清雅哀婉。薊王遂問:“此曲何名?”
“賴吒啝羅。”上元如臨大敵。自古仙佛不兩立。
正是馬嗚菩薩所造伎曲。《付法藏因緣傳》曰:“(馬嗚菩薩)於華氏城遊行教化,欲度彼城諸眾生,故作妙伎樂,名‘賴吒啝羅’,其音清雅哀婉調和。”
馬鳴菩薩,禪宗尊為『天竺第十二祖』。舍衛國娑枳多城人,出身婆羅門家族,博學善辯。曾與印度長老脅尊者對論,深受折服,於是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出家後,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弘法化眾,深受國王器重。
如前所言,自阿育王崩後,孔雀王朝分裂。貴霜便一直對身毒半島,虎視眈眈。
時,迦膩色迦王,入侵摩竭陀國。索三億金,方可退兵。並揚言,若無三億金,可改佛缽並馬鳴相抵。後如願以償,迦膩色迦王,如獲至寶,歡喜退兵。然群臣不滿,非議不絕。為使國人瞭解馬鳴身具大智慧,更為引大眾體悟佛理。迦膩色迦王,遂召國中沙門外道(注①),禮請馬鳴升座說法。並置連餓六天之馬七匹,隨眾聽法。說法時,“諸有聽者.無不天悟”。連餓馬亦垂淚聽法,以草與之,而無念食想。因馬亦能解其音,故被尊為“馬鳴菩薩”。
迦膩色迦王,亦棄外道,皈依佛門。成為佛教護法明王。佛經多贊迦膩色迦王為“阿育王第二”。
光和六年(183年),貴霜胡毗色伽二世王即位。馬鳴菩薩,得以歸國。遊走於北身毒諸國,廣宣佛法。
不料今日,竟在此地,與薊王相遇。
薊王劉備與馬鳴菩薩,各有擁躉。相向而行,半坡相遇。
薊王停車,菩薩駐輦。
見一白袍老者,慈眉善目,自下象輦。薊王便欲起身,趕去相會。
“夫君不可。”上元、雲華,急忙阻攔。唯恐被佛門大士所害。
“無妨。”薊王心意已決:“能與佛門高僧相見。亦是為夫,平生所願。”
話說,多年前,薊王初臨洛陽。受胡姬酒肆酒家安氏所託,與安世高白馬寺中相見。安世高,留下佛語,隨即坐化。被劉備親手,荼毗(火葬)於毗盧殿,清涼臺上。
灰燼中,唯得一顆赤色舍利珠,碩大如龍眼。康生巨贈舍利,與薊王劉備。言,佛渡有緣人(詳見:《雒陽·1.23真骨舍利》)。
薊王一直佩戴,從未輕易離身。並非信奉佛法。而是緬懷故人。
薊王與佛門高僧之事,天下修仙者,必知一鱗半爪。洛陽千秋觀時,上元之所以,念念不忘,不惜舍清白之身,對薊王施術。便唯恐,三興之主,心向佛門。
如今,薊王率十萬大軍,親赴萬里之遙。滅身毒佛國。除諸夏仙門,心腹大患。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對面來人,又是佛門高僧大士。為佛滅度後六百年後,出世之大乘論師。梵名“阿溼婆窶沙”。若心懷不軌,刺王於當面。滅國之戰,前功盡棄。
更加與夫君朝夕相對,抱陰負陽。早已情根深種。如何能坐視夫君,隻身赴險。
見上元等人,仍心有不甘。薊王這便好言相勸:“既是佛門大能者。又豈會行宵小之事。”
見上元,愛之深。雲華遂與姐妹,齊來相勸:“夫君,應運而生,至人無己。又兼得安世高真骨(舍利)。此去,足可保全。”
薊王親自搬動機關。摺疊階梯,次第落地。信步下車,趕去與馬鳴相會。
自薊王現身。瞬間集萬眾矚目。
眾目睽睽,薊王泰然自若。
“老朽,拜見王上。”竟是京畿官話。
“大師,到過洛陽。”薊王以禮相待。
“老朽,未曾親臨。”馬鳴菩薩答曰。
“果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薊王慨嘆。薊王言下之意,既苦心習得洛陽官話,馬鳴必有,遠赴東土,弘揚佛法之意。
“語出素王孔子。”
“然也。”馬鳴博學廣智,薊王並不意外。
“鄙國,何罪。”馬鳴必有此問。
“無罪。”
“眾生,何過。”
“無過。”
“國無罪,而眾無過。王上攜十萬披甲銳士,所為何來?”
“聞,大師乃舍衛國人。”薊王不答反問。
“然也。”
“為婆羅門種。”
“然也。”
薊王輕輕頷首:“孤乃漢室宗親。高皇血嗣。然因故奪爵,祖上蒙塵。傳家祖父,不過一縣之令。後家父早亡。與孤母相依為命。時,家徒四壁,三餐不繼。敢問大師,若為婆羅門,可至此乎?”
“必不至此。”馬鳴菩薩,如實作答。
“後,孤由此發奮。少復祖爵,並土封王。鑿內外水路,立江表十港。今又攜兵車萬乘,披甲十萬,遠赴身毒。敢問大師,若為達利特,可至此乎?”
“必不至也。”馬鳴菩薩,實言相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