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13章 1.2 光明夜宴

作者:薰香如風
薊城南北九里,東西七里,開十門。形制為七九城,足有六十三衢。

先前,薊王命大通守顧雍,重築薊丘(金頂山)寧臺,併入王城。而後居中為界,分南北二宮。北宮寢居,南宮治政。並改磿室北宮,為千秋宮。與萬載南宮,並稱。至此,新建薊北離宮,足據西城二十一衢。

如此一來。高粱水,自戾陵堰枝分。南北高梁水,三分薊王離宮:北枝,自寧臺下穿過。南枝,自南北二宮間穿過。

遠眺寧臺,框架林立。薊國能工巧匠,正全力督造寧臺殿。寧臺,雖圈王宮之內,卻凸立於南北二宮之外。地勢高絕,易守難攻。待二代薊王登基,此臺當為太后離宮。若思念嫡子,長姐可移駕寧臺殿。西北角城門,直通寧臺。進出皆不經南北二宮。亦便於長姐往來。循漢宮舊儀,諸王子受封就藩時,生母當伴駕同返。嫡母王太后,則無需就藩。然畢竟親生骨肉。思子心切,亦是人之常情。

寧臺殿,尚未築畢。薊王攜百官,馳入千秋北宮。薊王所居光明殿。乃前漢燕剌王劉旦,改元英宮稱之。百官群星拱月,於各處偏殿棲身。

雖短居一夜,亦需完全之備。為此次冬狩,門下署調官婢千人,已先入千秋宮,清掃打點。

薊王起居,自有安長御,親自打理。

光明殿,乃由薊國營城術原殿改築。譬如殿名。內外清鋼(琉璃),包夾琉璃畫壁。雕楹粉金,高懸枝燈。內耀外照,堆光如晝。

凡言宮中大殿,必有前後主殿,並左右偏殿。四殿建於高臺之上。下設前後左右,四宮門守備。四殿環抱之中庭,廣植花草,建迭石苑池,陳列缶景,可供嬉戲賞玩。並於偏殿設署。署長以宦者任之,員一人,秩四百石,黃綬,主殿中事物。名義上隸屬少府。如洛陽南宮玉堂殿,便置玉堂署。

換言之。光明殿可置光明署,設光明署長一人。以此類推,一里之回,七重錯落“薊宮十五殿”。如王后所居鳳凰殿,秦後所居椒風殿,甘後所居發越殿,七貴妃安處殿,宋貴妃昭陽殿,慧貴妃常寧殿,馬貴妃蕙草殿,安貴妃無極殿,華貴妃茝若殿,甯貴妃金華殿,皆可置署。

公孫王后諫言。各署長,可由陪嫁媵從兼任。

薊王深以為然。待開年上陵禮後,再酌情任命不遲。

洗漱更衣。薊王於光明殿中,夜宴群臣。

薊王尚簡。臨鄉王都,已擴至九十街衢,然薊王宮,仍不過一里之回。幸有薊北離宮,二十一衢,足佔內城三分之一。不失王家體面。

宮中傳聞。此城乃薊王,為王世子所建。又聞,待封世子及冠,薊王便將傳位。掐指一算,只剩十載。國中大儒,憂心忡忡,夜不能寐。遂入高成館,求問儒宗當面。

主公春秋鼎盛,何言退位。若如趙主父故事,大漢危矣。

謂“趙主父故事”,乃指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8年),傳位幼子何,即趙惠文王,自號“主父”。惠文王四年(前295年),主父與惠文王遊沙丘離宮,前太子,公子章爭位,敗逃入宮。公子成,圍主父宮三月餘,趙主父遂餓死沙丘。

言外之意。十年後。千里薊國,五百城港,二千萬民。薊王若傳位嫡長子,專治國政。譬如趙武靈王,傳位幼子何,自號“主父”,專掌征伐,一般無二。

儒宗笑答,十載之後,我主已三興炎漢,為天下共主矣。且輔漢幕府,與封國並立。我主雖傳王位於世子。然輔漢大將軍一職,必不會輕(易)假(手)於人。

何況,王世子乃薊王與長姐所出,又得四少師言傳身教。自幼便有明主之姿。豈能做出大逆不道,有悖人倫之事。待我主三興,定鼎江山。我等當伴駕左右,宅茲中國。諸公勿擾。

見儒宗言之鑿鑿。國中大儒,這便各自安心。

就薊王而言。若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定鼎江山,登基為帝。便泛舟四海,另遷王都。何必一國二日。徒惹紛爭。

更加,輔漢幕府兼督四州。河北大地,一日千里。漠北、西域、東瀛、嶺南、賜支,五大都護府,內外屬民,向化歸附,日有精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可以預見。十年後,五大都護府,轄民足與薊國相當。再有大漢十三州,休養生息。此消彼長,薊國雖大漢一藩,又豈能與天下相抗。此時,薊王傳位世子,登基為帝。三興炎漢,正當時宜。

十載之後。海外荒洲,又當何如。亦可預期也。

國中大儒,另有弦外之音。心中隱憂:若薊王傳位,我等臣下,當何去何從。

儒宗亦含蓄應答。謂忠臣不事二主。薊王若登基為帝。如王傅黃忠,當加太傅。少師皆為太師。少保當為太保。國相為丞相。如此類推。凡薊王屬臣,皆伴駕入朝。二代薊王,當另徵屬臣。

知曉薊王心意。國中大儒,這才心安。

光明殿中,夜宴正酣。

難得國中長吏,齊聚大殿。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安長御奉王命,歌舞助興。更有演武名將,舞劍君前。

百官擊節而歌,左右撫掌相合。自前漢以來,光明殿未有之盛也。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恐誤明日冬狩,儒宗求請罷筵。

薊王從諫如流。

百官恭送王駕,返回後殿。再由門下祭酒司馬微,攜門下五吏,請百官出殿。返回住所,各自安睡不提。

光明後殿寢宮。

安長御攜侍寢諸美,已恭候多時。

隨行美人,多為觀天女仙。溫香軟玉,嫩蕊新花。流風迴雪,長夜無話。

翌日晨。待薊王抽身下榻,更衣用膳。王駕已整裝待發。

北湯山溫水之所出,便在寧臺東北,百一十里處。

冬狩營址,已先擇好。自上而下,環繞矮丘。坡上皆夯土並立樁柱為臺。可供馬車宿營。湯池也已草創,曲水流觴,折帳籠罩。分內外環渠,居中為泉眼所出。

眺望湯山,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獵場便在丘下。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