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6 百艸滋茂

作者:薰香如風
翌日,遊麟號駛出南港。由左右橫海校尉,潘鴻、朱蓋,領水軍護佑。巡遊薊國枝津遍佈,溝渠縱橫的千里黃金水路。薊都所在,便是劉備為臨鄉侯時的封邑。督亢秋成,均產已達八石。堪比劉備自家百餘畝溪谷美田。馴田之說,再次得證。

“百艸(cǎo)俱滋茂,五穀皆熟田”。

除去意指五穀成熟,熟田還指“被馴化的良田”,相對於“荒田”、“生田”而言。

類督亢便是熟田。文安則是生田。雍奴“半生半熟”,再耕數年,便可稱熟田。熟田的最大標誌,自然是高產。畝產能達七石以上,便可稱熟。

少時宗祠大考。

三墩問:究竟幾人。便是所謂“明以照奸”。薊王治國,尋其究竟。便是所謂“追本溯源”。

政令是否行之有效。除去“立竿見影”,考察時效。還需“歷久彌新”,以觀後效。少時劉備戶戶起倉樓。“廣積糧”於百姓之家。此與上古時,提倡“耕三餘一”是一個理:增加國民的抗風險能力。

從來禍不單行。天災之後,緊跟人禍。薊國耕一餘三。廣開藥圃,設立貲庫。皆為百姓除禍解憂。衣食住行,尋醫問藥。處處彰顯薊王愛民之意。

隨二十等爵,深入人心。高於齊民的爵民,日益增多。悉數遷居王都已無可能。於是乎,劉備在各城中,設立爵民街衢,城坊等。就近安置。五大夫及以上爵民,方能遷居王都。二十等爵,一等稱“公士”。故爵民又尊稱為“爵士”。敬稱“閣下”。

先前,薊國豪商田韶,南下拜見江東猛虎。得知田韶乃是薊國五大夫時,孫堅改“足下”稱“閣下”,便是此因。

漢人以高為貴。站得越高,身份越貴。於是遮頭之頂,亦或是墊腳之基,便成了身份的象徵。

“足下”、“閣下”、“殿下”、“陛下”。

諸侯王的正式稱謂,其實是“殿下”。然為與諸皇子區分,故俗稱“王上”。“王上”,多用於漢室宗親諸王。“大王(dà wáng)”,時下多稱百蠻外藩或諸胡歸義王。

薊國內,這條國都通商都的流金航道,被薊國都水署,年年梳理修築。萬石商船,列隊往來,暢通無阻。遊麟號過水門,泊入白湖。

樓桑繁華鼎盛,比起處處“王家氣象”的臨鄉城。樓桑勝在高樓林立,鱗次櫛比。那種見縫插針,野蠻生長的勁道,便是商業的活力。

樓桑令何顒,領屬下於“後津”,列隊相迎。

樓桑有四市。夜市、坊市、橋市,後市。後市毗鄰白湖。為便於往來,初任樓桑令樂隱,在後市另闢津渡。稱“後津”。後津由市渠通白湖。航道狹窄,只能令五百石及以下船隻通行。劉備一行,換乘畫鷁龍舟登岸。

“臣等,拜見主公。”何顒領官民齊聲下拜。

“免禮。”劉備笑道:“孤此來,乃例行公事。諸位當以國事為重。切記,稻作不容有失。”

“臣等,遵命。”何顒再拜。這便驅散人群,解散官吏。命其各就各位,確保內外皆井然有序。

呂衝、魏襲,領順陽衛下船,護佑薊王,直撲將作館。

多年前,劉備在白湖兩岸工匠區,建將作館,供麾下工匠使用。也是右國令夏馥之官署。內建設計、規劃、營造、修築,等數個署寺。乃樓桑科研重地。出入需憑傳證,前後皆有重兵拱衛。

隨溪谷林間新區擴建,樓桑爵民紛紛遷往新區安居。工匠區住戶,幾乎搬空。將作令蘇伯上疏,求擴將作館。薊王欣然應允。此時,與白湖水軍大營遙遙相對的偌大一片區域,腳手架林立。一棟棟造型不同,功能各異的建築群,正拔地而起。

“主公。”呂衝、魏襲,皆已是不惑之年,乃薊國宿臣。對薊王劉備,忠心不二。最受信賴。想當年,順陽衛危難時來投,少君侯悉數接納,又護其全家。焉有二心。

這批追隨薊王最早的繡衣吏,戰力毋庸置疑。逢戰,繡衣吏衝鋒在前,出力甚偉。劉備先已擢升旗閣署。旗閣長等階于軍曲候。設左、中、右、前、後,五位旗閣長,稱‘五旗’。秩比六百石。新設門下署時,又將繡衣吏從旗閣署劃出,入門下,改稱“繡衣署”。五位旗閣長,更名為:“直指繡衣都尉”,簡稱“繡衣尉”,秩比千石。

旗閣署保留,仍置於各城市樓頂閣。署吏,改為刺奸、賊捕。督察奸吏,緝拿到賊。

而文武百官、剪徑大盜,則交由門下署打理。門下督鄭泰,全權負責。

環視面前偌大一座工地,劉備言道:“原地待命。”

“主公不可。”見劉備欲隻身入內,呂衝急忙相勸:“將作館內神機百變,主公豈能親身涉險。不如由臣代往。”

魏襲亦勸道:“莫不如先兵圍放火。只需四面火氣,此戰易耳。”

劉備卻搖頭道:“不可。館內皆是薊國利器。若付之一炬,無數匠人心血白費,薊國技藝蕩然無存。正因茲事體大,故需兵不血刃。”

“薊國因主公而興。與匠人何干。”魏襲言道:“天下匠人何其多也。為何薊國機關術冠絕天下,正因有英主降世。”

見眾人紛紛點頭,劉備笑道:“魏都尉,言之有理。然若強攻,不啻自斷一臂。且事出隱秘,切莫聲張。萬勿大動干戈,令宵小有機可乘。”

“如此,我二人陪主公走一趟便是。”呂衝言道。

“二位都尉,鎮守此地,不可輕動。此去便是虎穴龍潭,孤亦無所懼。”劉備傲然一笑。薊王雙手劍擊,天下敵手難覓好嗎。

見劉備心意已定。王命難違,二人唯有領命:“喏。”

“妾,同往。”聲自身後來。

繡衣吏紛紛避讓行禮:“拜見王妃。”

正是公孫長姐,聞訊追來。

不用說,定是左國令趙娥告知。

“姐姐體虛氣弱,如何能與人擊劍。”劉備急忙上前攙扶。公孫氏再為人母,為薊王開枝散葉。劉備深愛之,如何能讓她涉險。

“此雖是國事,亦是家事。少時,小弟夜入後院,雖不見人,卻聞歡聲笑語。今貴為一國之君,日思夜想之人,音訊全無。莫非我家只能共苦,不可同甘乎?妾有一言,想當面一問。”公孫長姐,絕世出塵。嫣然一笑,萬物生暉。

四目相對,劉備已知:“如此,長姐與弟同行。”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